人才市场呼唤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一)
本网讯(通讯员 杨彩青)张培文,园林系应届毕业生,“不务正业”的他把“副业”当“主业”,对摄影、导演、演讲、表演等专业以外的知识技能“着了迷”,大三开始,几乎不上园林园艺专业课,却开办了两家影视公司,带领10多名大学生创业,影视作品在网络上和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点击量300余万次。他曾荣获全省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话剧表演二等奖,第六届武汉市“创业雏鹰”十佳等多个省市级奖项,但多门园林园艺课程面临即使补考,也不一定能顺利通过的局面。
邱希,患有家族遗传的肌肉萎缩症,家境贫寒,全家月收入仅1800元,但他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不仅坚持求学,每个寒暑假还自己贩卖家禽赚生活费,学费也能自理一半。该生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曾被多家媒体报道,曾当选我校“自强之星”,但曾有三门功课补考才得以通过。
拉巴顿珠,藏族,大学四年间,不仅学习十分刻苦,还坚持在食堂做过保洁员、在商业街当过服务生、在教学楼当过楼管,在舞蹈培训班当“教师”。临近毕业却还有一门课程59分。
何亮球,大一时几乎天天旷课,门门挂科,被迫休学一年,复学后积极进取,发奋图强,将落下的课程一门门地逐渐补上,成为全系“后进变先进”的代表。
……
各系(院)向学校推荐这样的学生一共有24人,他们能否“补选”为优秀毕业生?5月14日晚,在晨光湖畔秀水居西湖厅,校理事长余毅、校党委副书记李斌成和有关部门、系(院)负责人对这些学生进行了逐一研究、比较,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终有过半数的同学,在第一轮校级优秀毕业生正式候选人之外被“捞”了起来,重新作为优秀毕业生在全校进行“第二轮”公示。
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的学生应优先参评优秀毕业生
提交会议讨论的24名学生中,除了邱希外,还有两名学生身体残疾:
张盼,身体残疾,走路不方便,写字困难。但她意志坚强,乐观进取,热情大方,关心同学。
段炼,因患肝豆状核变性,说话困难,手指不灵活,被迫休学两年。复学后,他坚持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活动,被评为全校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
他们之所以未能当选为优秀毕业生,都是因为有功课需要补考。
会议认为,这几位身残志坚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业方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影响和感染了身边一大批学生。他们能顺利毕业,付出的是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尽管有一两门课程不及格,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毕业生。
评选工作需要创新评选机制
杨明武,中共预备党员,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长期参与关爱弱势群体、和谐社区、绿色校园等志愿服务活动。
黄美棋,曾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主席。作为“杨子威献血捐髓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她在校期间献血三次共800ml,并主动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曾组织策划了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师生的广泛认可。
类似这样的学生还有3人。他们不仅在社会工作方面表现突出,而且专业学习成绩优秀。有的是因为发扬风格,将名额让给了他人;有的是因为所在班级指标偏少,没有评上;有的是个人低调不张扬,没有申报。
李斌成提出,现行的“学生申请、班级评议、系部审查”的优秀毕业生评选办法,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思路,拓宽渠道。比如,可以引入“认定”机制,只要具备条件,师生认同的,无须学生本人申请,可直接作为候选人公示;可以引入“推荐”机制,学生集体联名推荐某一学生参评优秀毕业生。
对创业的学生应客观评价认定学分
有几名学生,在校期间就注册了公司,在毕业前走上了创业之路,是否都可以增选为优秀毕业生?
对进行创业实践的学生,可以设立奖励学分,由创业学院客观地作出评价。如开办公司,获多少学分;如获省市级政府表彰、或社会广泛认可的,可获多少学分;国家级的典型还可更高。
关于付萧宾能否当选为优秀毕业生,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定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付萧宾不仅自己自主创业,还激发了一批同学的创业热情,创业的成绩是优秀的。虽然有补考,仍不应影响他当选为优秀毕业生。
***同学,在校期间勇于参加创业实践,先后经营过餐馆,开办过公司。与会人员讨论认为,该生尽管在创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累计不及格学分达34学分,不应增补为优秀毕业生。
***同学,大三开始自主创业,办过服装厂、印花厂,现创办了一家健康产业公司。应该由创业学院和所在系负责人,尽快进一步核实该生公司的经营情况后再作决定。
后进变先进,何亮球被评为优秀毕业生
机电工程系学生何亮球,因“后进变先进”而广受关注。机电工程系党总支书记黄利平介绍说,何亮球前期在一家工厂实习,近期正准备返校参加论文答辩,毕业后计划回家乡福建发展。
黄利平说,何亮球的“蜕变”,不仅仅是他个人由“后进”变“先进”,更重要的是影响和改变了身边一批同学。
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将何亮球增选为优秀毕业生。会议要求,机电工程系尽快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认真研究何亮球这一典型案例,撰写一份调查报告。各系(院)、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深入分析,切实转变观念,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因材施教。
优秀毕业生中应有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代表
十几年来,我校每年都有一批藏族、维族等少数民族学生,但因为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他们要取得和汉族同学同样的文化成绩,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他们当中也有不少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按现在的评价制度,均按文化课成绩排序,他们很难有机会评选为优秀毕业生。
与会人员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在全校少数民族同学中经过互相比较,产生优秀毕业生候选人。
积极构建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事实上,通过讨论,与会人员愈发认识到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存在问题——
马晴,校学生会副主席,在航天英雄杨利伟来校期间担任礼仪接待,受到赞许,成为校园里的“风云人物”,曾荣获校内外各级各类荣誉数十项。
黄皓宇,校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组织能力强,先后策划组织了多项大型校园文化活动,曾获得武汉市政府奖学金。
岳阳,中共党员,校学生会副主席,擅长主持、舞蹈、演讲、活动策划等,多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
与张培文、邱希、马晴等人类似,这次上会讨论的24名毕业生,是各系(院)、校团委、学工处多方“寻访”出来的。这些学生各有所长,各有亮点,他们大多品行正、能力强、素质高,师生认可度高、评价好,但我们现行的“评选条件”只看文化课成绩的平均得分,导致了一批名副其实的优秀毕业生,被陈旧落后的现行学生评价制度挡在门外。
会议指出,召开这样的讨论会,目的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为下一步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增加“感性认识”。我们倡导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需要积极探索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个性发展。今后同年级同批次的学生奖学金评选、优秀毕业生评选等,应以总学分高低来排序,而不是现在这种机械的、单一的以文化理论课考试成绩来排序。
会议强调,优秀毕业生的评选,要严格把关、宁缺勿滥。优秀毕业生这一荣誉要在广大师生中,在社会上得到充分认可。学校各相关部门、各教学单位今后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优秀毕业生的宣传,激励在校大学生学有榜样,见贤思齐,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