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建文
当前,我校正处在全面推进改革创新,狠抓各项内涵建设,加快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困难和问题。要破解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关键是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切实做到“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对执行落实不力的必须加大问责力度,敢于直面问题,对各种错误的、消极的现象,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各种问题,要敢于进行“指名道姓”的公开批评。这也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具体要求。
强化执纪问责,是我们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但是,我们当中还有一些干部(包括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执纪问责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不愿或不敢直面问题,对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是碍于情面,习惯采用“少数单位”、“个别同志”等模糊用语,不愿“指名道姓”地进行公开的、直接的批评。表面上看,好像是对员工的一种“爱护”,怕伤害他们的情感,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实际上是一些领导干部“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老好人”思想在作怪,不敢说真话,不敢坚持原则,怕得罪人,总认为“低头不见抬头见”,如果指名道姓的进行批评,日后就不好相处了。孰不知,这种“好人主义”的做法,不仅使学校的执纪问责大打折扣,而且导致了所在单位风气不正、声誉不佳,最终实际上得罪了大多数师生,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干部转变工作作风的利器。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头讲原则、明是非、做表率,对消极错误的东西敢于“揭短”、“亮丑”。如果批评不痛不痒、问题分析不透,对批评的人和事都不讲明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具体指向不明确,当事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所在或认识不深,起不到应有的警示和教育作用。这样下去,只会助长不正之风,产生更多的问题,留下更多的后患。
“一分布置,九分落实”。各级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落实能否到位、执行力能否提高的关键。打铁先要本身硬。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示范作用,身正为范,以身作责。自身正,才站得稳脚跟、立得住威信。各级领导干部除了自己要以身示范,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对本单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名道姓的批评,体现了自身高度的责任心和坚定的原则性。这样做有利于被批评对象不断反省自己,消除懒散心理,树立紧迫意识,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被批评者也要正确对待和逐步习惯“指名道姓”的批评,只有真正具备了“闻过则喜”、“知错即改”的态度,才会把别人的批评当做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是对一个团队的高度负责;才能做到耐心倾听,虚心接受,认真反省,积极改进。
“严谨、严肃、严格、严密”是钱学森同志从事科技和教育工作所一贯倡导的工作作风和治学精神。十多年来,校领导曾多次讲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原华中工学院办学成功的一些经验,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这两所大学都是上个世纪50年代才创办的,他们历尽无数艰苦创业,攻坚克难,不断提升进位,是我国千余所高校中发展得又好又快的典范。两校的成功,分别与李昌同志在哈工大首倡并秉持“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和朱九思同志在老华工始终坚持“从严治校,加强管理”这一传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校“发家”路径不尽相同,但有其共同点:就在于一个“严”字。实际上,这也是国内外不少理工科大学快速崛起的一条重要经验。
“严谨、自强、求是、创新”作为我们20年坚守不变的八字校训,也是一个“严”字当头。这一点,我们必须时时牢记在心,处处努力践行。在任何一所高校,严谨的学风决不是三年五载就能够形成的,在当下社会风气不容乐观的大环境下,也不是时间久了就能够自然形成的。形成严谨的学风,需要有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只有坚持数年如一日,甚至是1-2代人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努力,才可能真正形成一种优良的传统。
本学期,学校开局良好,各单位的会风好、学风端正,这也是我们坚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所取得的成效,需要我们继续保持下去。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树立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观念,努力做到治学严谨、管理严格、纪律严明。
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查找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找问题,不搞虚的,要来实的。对客观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回避、不遮丑,敢于“指名道姓”地开展批评,既对事又对人,让那些违纪违规的人真正能“红红脸”、“出出汗”。
一是要狠抓内部细节管理,严谨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负有领导责任的管理干部,一定要及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面对面的批评教育,指出问题所在,分析问题成因,制定整改措施。
二是对各种违纪违规行为,决不能迁就纵容,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给予处理,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处分决定,不能让规章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不能让纪律成为一纸空文。
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真正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不仅要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大力褒奖,营造“见贤思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也要对那些工作中不在状态、不负责任,教学中敷衍了事、不讲诚信的人和事,必须及时进行“指名道姓”的公开批评;对诚信缺失师德滑坡的各种现象实行“零容忍”,坚决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公布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