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赴美学习考察小记

发布日期:2013-08-23    浏览次数:

作者:建筑系常务副系主任  刘怿凡博士

   7月28日,我们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赴美学习考察教师代表团一行8人,乘坐UA88航班从首都机场起飞飞往美国纽瓦克机场,经转机于29日凌晨抵达诺福克机场,和先期到达的李毅教授、邹笑笑博士汇合后,开始了我们近两周的美国之旅,期间参观、考察了多所美国名校,也游览了美国的一些知名的人文和自然景点。虽然相对于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时间来说,2周时间并不算长,但已足够让我们对美国社会和其高等教育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将考察的收获、感想总结如下:

 

一、美国社会印象

  1.真实的美国和想象中的美国不一样

  尽管去之前对美国有过各种想象,但不得不说真实的美国还是和想象中的有很大区别,即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物质、不堪,也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和谐、美好。

  来之前想象中的美国应该高楼林立,那里的人应该金钱至上,连倒杯水都要小费。结果一到诺福克就傻眼了,房子基本低于3层,看着就像走在乡间的公路上,和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的商业街差不多,唯一的差别大概就是美国的房子,不管是商店还是住宅,前面都有一大片地来停车,视野很开阔。后来即使到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都市,也只有市中心有那么一片密集的高楼,稍远点也都是矮楼甚至是平房。美国人也没有那么物质,消费场所要小费估计也只是约定俗成的习惯罢了,就好像我国古代的所谓打赏、茶水费之类的吧,在美国半个月,只是在离开美国的时候在机场吃了碗牛肉饭给了一次小费。相反,美国人有的也很大方,在波士顿早上吃自助的时候,我看见几张桌子上都有报纸,还以为是酒店提供的,结果是一位美国游客的,他去倒果汁去了,看到我很想看报纸,他在离去的时候就把报纸送给了我,这很让我意外。

  同样,美国也并不像好些来过美国的朋友说的那么美好、和谐。有的网上的游记说,相信我,美国的天都比中国的蓝。我去美国认真看了看,确实空气很好,但是说天比中国蓝,估计也是和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比,其实看看和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的天空差不多,晴朗的时候是淡蓝色,遇到阴天或者多云也是灰蒙蒙的,到了晚上看天上的星星,还没学校晚上的星空美丽。不过也必须承认,空气质量确实好,云朵在很低空就有形成,且洁白,这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美国也有穷人,在洛杉矶导游专程带我们去看了洛杉矶的贫民区,整条街都是露宿街头的人,我们去的晚,有的已经起来了,露宿的东西已经收拾了,有的还缩在纸盒里睡觉,看着真惨。去之前有人告诉我美国的街道特别干净,一尘不染。结果去了,也只能说比国内要强一点,但也强的有限,回国后去了趟汉街,可以说比我去的美国大部分地方都整洁干净。传说中异常强大的垃圾分类,我认真看了下,垃圾桶中的垃圾虽然大部分都是按照标识分类放的,但同样也有差不多1/3的垃圾是乱丢的,明明是废纸丢入了放塑料的垃圾桶的情况并不少见。

  2.约定俗成的习惯力量非常强大

  美国是一个法治社会,用法律规范人们的生活,但和我想象的不同的是,在美国这些天,看到约束人们主要并不是法律、法规,人们做一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法律允许或者禁止,而是依靠所谓“习惯”,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力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吧。比如说行人过马路,在美国没有看到交警,不知道是没有还是很少,反正在十字路口没有警察维持秩序,行人、汽车都很好地遵守着交通规则。这在去美国之前,很多人都有提到,而我想当然地认为,一定是美国的交规惩罚很严格,所以人们都自觉遵守,去了美国后才发现不是这样。在没有红绿灯的地方,司机看见有人要过马路会做手势让行人先走,而这显然不是交规的规定。国内前段时间经常报道,所有的路段红绿灯设计不合理,老年人来不及过马路就绿灯变红了,所以中国式过马路变得理所当然。在美国同样有路灯设计不合理的地方,有时候虽然可以通过按路边的按钮延长通过时间,可能还是不够,那怎么办?在美国几天后,我发现美国没有那么严格,一定红灯就不能过。若有急事或者有困难必须红灯过马路的话,只要把手举起做个禁止的手势就好了,我看见好几个美国老人就这么过的马路,我在旧金山的最后一天,快要迟到了,连过几个十字路口也是用的这个方法,奔跑中举起右手做手势,自然车就停下了等我先过,这就是一种约定俗成,行人也不会滥用这种方便去随时过马路,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是安静的等待通行标志才过马路。

  3.美国人友善、礼貌、自信

  这点感触也很深,在美国excuse me和sorry似乎是我听的最多的两句话,感觉美国人随时都将这两句话挂在嘴边,有时明显是我不小心,还没等我说出口,对方已经对我说对不起了。此外,路上、车上、电梯上到处都是陌生人的问候,特别是电梯里,差不多每2个在电梯里遇到的人就会有一个微笑着向我问好,有的是说good morning,有的说have a good day。回想在国内,我乘电梯遇到有人进来似乎第一反应就是低头,我想这既说明美国人友善、礼貌,同时也是他们自信的一种表现吧。

 

二、美国高校印象

  1.爱学习的学生

  在各个校园里参观考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随时、随地可以看见一个学生在做作业、查资料,可能在某个空的教室,也可能在咖啡屋,也可能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也可能是某个教学楼的大厅,或者宿舍前的草坪,这点很难得。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学的很专注,基本不受我们的影响,我们在旁边照相、交谈,学生仅仅只是抬头看一眼就继续自习了,甚至有的学生连头都不抬一下。我想他们这样主要有这样几个原因,首先是美国的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动力,他们交钱来大学就是来学习的,不学习无法毕业,这和国内是有明显不同的,国内重点大学实行严进宽出,学生即使不好好学习,最终都能正常毕业;其次,学校也为学生学习创造了学习条件,学生只要带了笔记本电脑甚至是ipad,在学校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利用wifi上网查找资料自修,使得不习惯于闷在教室自习的学生得以解放;此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美国的大学,留有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习,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课业的学习更多的是靠自修,美国学生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而国内则大量的时间留给了课堂学习,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自修的习惯。

  2.幽默、认真、乐教的教师

  这次美国之行,其实接触的美国教师并不多,只在欧道明大学接触了几位,很遗憾连他们的名字都没记住几个。印象最深的就是英语语言中心负责给我们讲解的Alex,他也是前期我校学生到欧道明大学暑期学习的英语老师,尽管相处时间不长,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首先,非常的幽默,介绍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笑声基本不断,给我的感觉他不是个老师而是名表演者,夸张的语气,抓人眼球的肢体语言,事实上不止他,我们遇到的几位教师给我的感觉都挺幽默的,包括遇到的几位老教师也是两句话一个表情就把人逗乐了,我想这应该不是他们本身就具有的,而是美国的教学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因为只有这样他的课堂才会生动。其次,很严谨认真,常有一种错觉,幽默的人往往玩世不恭,做事应该很随便,但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每个单位都有介绍本单位的ppt,英语语言中心也不例外,但让我惊喜的是,其中很多学习项目、学习活动的介绍,Alex将其中的插图很贴心的换成了刚刚结束学习的我校学生的照片,其实他完全可以就用原来的ppt,只要再最后放几张我校学生学习时的生活照即可,但他没有这么做。最后,从接触的几位教师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他们热爱这个职业,热爱他们的学生。

  3.优美、开放的校园

  我们参观的几所美国大学其建筑都很有自己的风格,但不论哪种风格的大学,其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极为优美,过去我颇为自豪的武大和他们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在校园中,人文设施和自然景观很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不止一所大学的校园里,我们看到了跑到了路中间的松鼠,甚至还看到了野兔。美国的学校还很开放,突出表现在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基本上都是导游开着车,突然告诉我们,“好了,现在我们进入校园啦”,我们照相时常常纠结于哪里才是校园正门。学校和学校所在的城市融为一体,一座城即为一所学校。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是否开放其实还取决于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在美国一般高校所在地、学院区是治安最好的地方,所以一般都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而我国的体制及环境决定了很难隔绝一块乐土出来,学校不得不用围墙隔绝外界。在美国期间,由于行程设定的问题,我们来不及去加州理工,就改去了美国的一所有围墙的名校南加州大学,由于糟糕的地区治安状况,该校就设有围墙,当然这并不阻碍该校学术上的开放,同行的丁博士的一位师妹就在该校做访问学者。

 

三、值得借鉴的做法

  考察过程中,发现了很多美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校园建筑不怕山寨,关键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去美国之前,国内主流媒体正在报道武汉一高校山寨世界知名建筑,很多人在网上嘲笑这个学校。但是去了美国才发现山寨并不可耻,关键要融入整个学校的建筑风格,要有自己的特色。如哥伦比亚大学就有山寨罗丹的思想者雕塑,但是该雕塑和周围的建筑完美的融合了,我们一行的几位老师一点也没觉得山寨的不好,相反纷纷合影留念。而斯坦福大学更绝,整个中心广场就是一个山寨集合体,长达几里的人工椰子树大道,然后一个大的广场,接着就是一大片仿古希腊的建筑,包括回廊、雕像,但是合在一起就散发出浓浓的学院气息,好些人甚至发出这就是我心目的大学的感叹。

  2.独立的教师办公室。美国大学为每位教师单独设置办公室的做法我觉得值得借鉴。其实每个办公室的空间并不大,但是有了办公室后,可以很方便学生和教师的联系,同时教师也有了在学校工作的概念,有效地避免了走教,也增加了教师的职业认同。

  3.各学院独立的图书馆。在美国的各高校我们发现,一个学校有多个图书馆,基本大点的学院都有自己独立的图书馆,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同时图书馆设休息室,方便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讨论,而统一的大图书馆,学生很难遇到同一方向的人来讨论。我觉得这点可以借鉴,图书馆并不一定多大,拿某个教学楼中的一层即可,学生在该图书馆可以自修专业知识,甚至可以安排老师进行辅导、答疑。

  4.核心课程小班授课。美国的教学多采用小班授课,我们连续进了几个课堂,当然也可能是暑期班的原因,都是小班上课,最少的一般课堂就4个学生。而且看到的教室普遍不大,即使最大的教室,黑板有八块之多,但座位估计很难坐超过100人,很多教室只有4张大桌子共16个座位,可想即使是正常上课期间课堂人数估计也不多。小班授课可以方便教师有针对性教学,教学效果较大班授课比要好上不少。根据我国的实际,全部采用小班授课显然不可取,但根据课程特点,部分核心课程采用小班授课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机电和建筑的制图课。

  5.活跃的学生社团。美国高校的学生社团超多的,学校根据社团人数划拨活动经费,这种方式我觉得可以借鉴。我们可以限定每个学生参加的社团数,这样各个社团只有吸引到足够的学生才能有活动经费,可以促进社团间的良性竞争,对于参加社团活动取得成绩的,可以奖励学分,这样学生也有动力去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

  以上是我去美国参观、考察后对美国社会及高校的印象,及考察的一些收获、想法。美国高校的很多做法在这次的教学改革中已经得到了体现,期待百年后的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能成为中国的斯坦福。

我们在斯坦福大学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