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那些舞动在校内建筑工地的音符(一)

发布日期:2013-08-08    浏览次数:

——记建筑工地上的暑假社会实践团队实践指导教师们

  本网讯(记者 任丽琼 摄影 陈冲)暑假的校园,渐渐褪去了青春的躁动和喧哗,许多地方都进入了“夏眠”。可在校园绿树成荫的周围,仍有一群忙碌的身影,他们奋战在暴晒下的基建第一线,他们挥洒的汗水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集成曲,谱写着炎炎夏日、暑期校园里最灿烂质朴的乐章。记者以期通过文字记录下那些舞动的音符……

  要采访暑假社会实践团队的指导老师们确非易事。偌大的校园,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都遍布着他们的身影。采访的过程,总伴随着电话打进来,采访常常因他们“有急事要处理”不能顺利进行。学生告诉记者,“忙碌”是工地的代名词。

 

总工程师方小勤: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爱着

方小勤(右二)在施工现场指导学生

  在学生蔡银的眼里,他们的老师,第二项目部的负责人方小勤总工程师是个“不多言,但非常严厉的人”。每天早上8点,学生们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方小勤办公室签到,在10-20分钟的早会里,方小勤讲的东西有些“老套”:安全、防暑和布置任务。“我们年轻气盛,在工地上常常忽略细节和小事。”吕树雄坦言,有一次出工地时,他没有抬头看上面有没有人,“方老师刚好走在我后面”,挨批是少不了的,但吕树雄和同学都牢牢记住这一条安全常识,没人再犯。方小勤告诉记者他对学生的要求只有六个字,即“安全、吃苦、认真”。在工地,安全是第一重要的事情,“不严厉不行”。对于此观点,记者感同身受,此次的工地采访,如果没有安全帽,记者怕是要头破血流了。

  陈梦告诉记者:“方老师每天最少到工地巡查两次,期间我们遇到问题,他总是耐心细致的解答。如果问题带有普遍性和重要性,他就会召集大家一起过来,集体现场讲解。”“现场学习的知识总是记得牢固些。”蔡银深有感慨地说,“方老师是真心实意地教我们,每个知识点必须讲通、讲透,他决不允许我们打马虎眼。”

  “按时上班是必须的,但按时下班却常常成了奢望”。陈梦记得有一次“打混凝土”,因为方老师“怕跑模”,安排他们分成两组轮流监管,从下午2点到次日凌晨1点半,“我们没敢合眼,方老师也没敢合眼。”

  日子久了,蔡银渐渐觉得方老师也没那么严厉了,“时常也和我们拉拉家常,提醒我们要注意防暑、加强营养”。前不久,学校发了些西瓜给室外工作者们降暑,“方老师让我们把他的那份也搬走,说自己懒得吃。我知道他是心疼我们,把我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

 

工程师陈西安:培养良好的建筑人习惯,重于泰山

陈西安(中)在材料发放现场指导学生

  机械设备与材料管理部的负责人、张晶等5位学生的指导老师陈西安实在太忙了,约了两次后,记者终于在中园副楼门口“逮住了他”。当记者提出去他的“战场”体验工作时,陈西安笑了:“只要有施工,就是我们部门的‘战场’。”记者不禁惊叹,“这个范围确实有些大,横跨了校园的东南西北”。

  “学生们今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发放材料,现在都在八九号楼中间的门洞处发钢管呢。”陈西安告诉记者,“每天早上都要召开5-10分钟的短会,根据当天情况,给他们布置任务。”

  与工地的钢筋林立不同,这里的工作要相对安全,即便如此,但记者注意到学生们都是全副武装:安全帽+球鞋。“无论在不在施工现场,都必须戴安全帽,不能穿拖鞋,这是我对他们的要求。”陈西安认为,好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养成,必须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形成。记者注意到,即便是在去往施工现场的途中,这样炎热的天气,在电动车上的陈西安也没有摘下头上的安全帽。“身正为范”,大抵如此。

  学生们觉得陈老师是位“严师”,“他要求我们对发放的材料严格把型号和数量关,每天必须填写工作日志。”罗武告诉记者,“陈老师真的会一一检查,我们想偷懒也不行。陈老师说这是做建筑这行必须养成的习惯之一。”

  虽然在课本上也学过材料,但是现实和书本还是有距离,这就得靠陈老师给学生们补课了。为了弥补学生们实践知识的欠缺,“如果当日没有发放材料的任务,陈老师就会带我们去施工现场,给我们‘补缺’”,说到此处,张晶对陈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陈老师带我们去过艺术大楼、西园餐厅、长河港湾等施工现场,我非常庆幸,在这里学到的东西一点不比在工地上的同学少,反而更多。”“陈老师除了教‘为什么’外,更多的是教给我们问题的处理方法,他还常常提醒我们多利用空余时间温故课本知识,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陈威说。

  陈威告诉记者一个秘密,其实“陈老师并不像他表面看起来那样严肃,他其实挺细心的”。上月底,学生们的工资还没发,“陈老师私下问我们生活费够不够,不够就先从他那里预支些”,“他还把他办公室的钥匙给了我们一把,让我们休息的时候去吹吹空调、乘乘凉”。

 

副总工程师陶足云: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

陶足云(中)在长城公社施工现场讲室内装修规划

   装饰装修部负责人陶足云已记不清楚自己指导过多少拨学生了,学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但这一批的6位学生很不错”,说到学生,陶足云露出了满意的神情,“课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见得就能适应工地的节奏”。陶足云认为,想在工地上练本领,“能吃苦最重要”。

  学生领进门之前,按照陶足云的“规矩”,得进行一次关于《建筑装饰材料》的培训,PPT是他自己制作的,内容为各种材料的简介、基本性能、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谈起教育经,陶足云头头是道:“因岗面试和岗前培训后,以往我们都是统一安排学生的去处,这次改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主选择,所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都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我们也因岗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陶足云表示这次的探索很成功,为以后学生实践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周雄是陶足云的得意门生,“这个学生肯学,肯钻研,虽然才实践一个多月,但已能够独立完成很多制图工作,为我分担了不少。”陶足云很谦虚,“教授学生的过程其实是师生共同进步的过程,所以我们是相互学习,我的收获也很多啊。”

  周雄告诉记者,他打心眼里佩服“非科班、学历也不高的”陶老师,“他的所有知识都是靠自学的,无论再忙再累,每天晚上陶老师都会坚持学习两小时,从未中断”。周雄以前总觉得自己底子不好,有些知识太难,想“放一放”,“但面对陶老师,我还有什么借口偷懒呢?什么都不是退缩的理由,陶老师就是我前进的航标”。

  有一次,周雄把数据搞错了,“一处错全图皆错”。“陶老师指出来的时候,我内心挺害怕的,原以为会挨骂是难免的,可是陶老师并没有严厉的批评我,而是带我来到现场再次测量,并督促我改正。”周雄忆起此事对陶老师充满感激,“陶老师教会我,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改正错误的勇气和信心。”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