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次数:

  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重要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自立自强、创新创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

  (二)工作原则
  ——坚持正确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
  ——坚持面向全体。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文化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融合,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日常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美育氛围;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形成健全的人格。
  ——坚持分类指导。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重点解决公共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不足、美育资源不均衡等突出问题,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引路相结合,融入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特色校园文化,形成“一校多品”局面。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美育综合改革,整合学校美育资源,从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公共艺术实践体系和公共艺术教育组织保障体系三个角度构建行之有效的公共艺术教育覆盖机制,形成学校各部门、各学院与社会互动互联、充满活力、开放高效的美育新格局。

  (三)总体目标。
  到2022年,学校美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到2025年,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相联系的特色鲜明的美育体系。

  二、主要举措
  (一)完善美育教学体系
  1.融合创新美育教育途径。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体现中华美育精神与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艺术美等丰富美育资源,与各学科专业教学、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育人合力。

  2.落实美育课程学分要求。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要求,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设艺术与审美类通识教育选修模块,实行学分制管理,即从2021级开始,每位学生须至少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其他年级学生公共艺术课程作为选修课并计入学分。

  3.构建“三位一体”美育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美育实践、融合校园资源”的原则,构建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美育体系。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一批有特色的美育课程,将美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课程论文等各环节;不断完善美育课外实践活动体系,积极开展以第二课堂为主的校内实践活动和以美育竞赛、艺术展演、美育成果展示等为主的校外实践活动,努力实现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参加至少一项美育活动,培养一两项艺术爱好;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丰富美育内涵,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独具特色的校园美育文化环境。

  4.创建“1+N”美育课程体系。“1”是指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N”是指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的多门专业美育课程。围绕培养学生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等要求,积极探索构建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精选百门音乐、美术、舞蹈、书法、摄影等课程组建美育通识课程“超市”,面向各学院开放选课,由各学院辅导员组织大一、大二学生利用班会时间开展集中观看、课堂研讨等活动,由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指导、答疑活动,根据课程性质灵活选择在咖啡吧、美术馆、生活艺术楼等场所进行现场开卷考核。

  5.深化美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实施“钢琴进教学楼”项目,在每栋教学楼配置一架钢琴,遴选具有一定钢琴演奏基础的学生组建“种子”团队,开展“集体教学+示范演奏+现场指导”教学模式改革,由“种子”团队利用课前、课后和课余时间在教学楼进行演奏,营造和谐优雅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钢琴声中感受艺术熏陶、提高艺术素养。开展歌唱类课程分类教学,大一新生在军训期间应学会爱国歌曲不少于1-2首、校园长城组歌不少于2-3首,通过组织户外路演、合唱比赛等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每年遴选200人左右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组建校、院两级合唱团,由专兼职音乐教师开展音乐类选修课教学,将合唱团成员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数量及成效列入课程考核体系。通过美育通识课程考核的学生给予相应学分认定。

  6.强化个人文明引导教育。加强对青年大学生日常生活审美的引导教育,提升文明素质和审美素养,鼓励校内有良好审美能力和礼仪素养的教师、辅导员等,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实训实践等方式加强学生礼仪教育,引导男生培养儒雅风度,女生形成高雅气质。举办“最美大学生”等评选或展示活动,选“儒雅”男士、“高雅”女士,引导大学生重视“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真正发挥青年大学生的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7.加强美育校本教材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结合校情,做好园林设计、建筑美学、寝室文化等专业结合美育教材研究、编写等工作,充分体现思想性、民族性、创新性、实践性,研究开发以美学、艺术鉴赏类、艺术实践类为主体的公共艺术类课程系列校本教材。

  (二)丰富美育实践活动
  1.全面推进魅力校园建设工程
  (1)优化“六色校园”美育环境。实施校园美化亮化绿化改造等工程,形成以“绿色校园——梦幻生态”“红色校园——价值引擎”“蓝色校园——碧水微澜”“古色校园——国风流韵”“夜色校园——炫彩流光”“金色校园——叠翠流金”的“六色”校园,构筑起美育环境,营造“美无处不在”的育人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推动学生对学校的精神传承、价值认同和文化继承。
  (2)征集“最美秋景”创意作品。每年秋天,学校枫叶路、银杏路、松柏路、樱花路、健源东路、学森路、风华路、桐荫路等地段色彩浓郁,与校内各处人文印记相映成辉、如诗如画,是我校独特的自然人文风景。开展打卡“最美秋景路”采风活动,观秋景、赏秋色、品秋韵,让全校师生享受大自然的馈赠。鼓励学生创作诗歌、散文、摄影、绘画作品,发掘、记录校园里的自然和人文之美,感受、抒发秋季校园带来的人文情怀,厚植“爱美、爱校园、爱大自然”的人文美育理念。
  (3)开展“四季菊展”品牌活动。以“菊为媒”,结合各学院学科与专业特点,以及教学楼前广场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将“四季菊展”与学生劳动教育、美育教育相结合,举办丰富多彩的“一院一品”菊文化特色活动。使广大师生在领略菊花神韵之时,感悟到菊花坚韧不拔、傲然不屈、神圣贞洁的品格,提升大学生识菊、赏菊、养菊、研菊的情趣,培养大学生求真、至善、向美的品质。
  (4)统筹文化场所规划建设。打造以美术馆、梦江南国学馆、文化素质教育中心、青春健康俱乐部、星辰书屋等为重点的美育教育平台,打造以魅力晨光湖、“九大”书院、楚风园、桃园广场、生活艺术楼、智汇农场、江南水乡七大特色风情园等为重点的美育实践平台,打造以百米文化长廊、创业文化长廊、科技文化生态长廊以及数十个彩色显示屏、300余个文化广告牌等为重点的美育展示平台,多途径、多形式搭建集文化熏陶、教育实践、知识传播、艺术感染等功能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展示和传播平台。
  (5)营造校园美育浸润氛围。充分发挥校内广播台、室外LED屏、庭院音响设备、校园人文景观等作用,适时以播放节假日主题音乐、特色场馆(如星辰书屋)闭馆音乐、展示艺术精品等方式,让学生听得到美、看得见美,激发内心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2.持续开展高雅艺术鉴赏活动。通过开展“问天情韵”音乐会、“晨光诗画”笔会等文化品牌活动,定期举办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美术、书法、审美、影视等名家专题讲座,让师生“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3.精心打造美育实践活动品牌。不断丰富校园艺术文化节系列活动,做好新生文艺汇演、元旦晚会、毕业晚会等校园文艺汇演,举办校园十大歌手、主持人大赛等艺术类比赛;积极开展原创歌曲《校园长城组歌》、校园影视短片、校园景观设计等作品展示和推广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摄影展、设计展、绘画展等艺术创作活动;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园林美(四季菊展及其它花展、风景园林摄影等)、运动美(四季运动会、晨光两校等)、建筑美、烹饪美食等专业美育特色品牌体验活动,形成“一院一品”或“一院多品”的良好格局。

  4.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充分利用器乐室、舞蹈室、演出场馆等展演场所,选拔一批在音乐(声乐、器乐)、舞蹈、书画、摄影等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确有爱好的“种子”学生,通过合唱团、钢琴演奏班、书画协会、摄影社等形式组织教学,课余时间组织“种子”学生开展户外音乐路演、魅力晨光湖写生、校园景点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展演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成为艺术展演活动的受益者,培育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

  (三)加强美育师资建设
  1.加大引培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落实教育部美育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根据美育工作和美育活动的需要,配齐配强专职艺术教师;将提高美育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要位置,搭建美育教师培训和课堂教学交流平台,健全美育教师互帮互助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美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普通课教师与艺术教育教师跨学科合作开发美育课程,全面提高美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质量。

  2.创新选用机制,选聘美育兼职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发掘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师生代表,聘任为美育课程教学及美育实践活动兼职教师;积极聘请校外文博专家学者、社会艺术教育专业人士、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等担任学校客座教授,组织邀请到学校开设专题美育讲座,建立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校内外结合的美育兼职教师库,充分发挥美育兼职教师在美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3.完善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符合美育特点的教师业绩考核评价机制和职称评审制度,将美育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艺术社团指导、课外活动、课后服务等第二课堂指导计入工作量;将美育教师参加各级竞赛获奖情况、指导学生参加美育实践活动获奖情况作为美育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内容之一,为美育教师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提供支撑。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由主要校领导担任组长的美育工作领导小组,将美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加强工作统筹、决策咨询和评估督导。各学院成立由党政负责人为组长的美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美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校级美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美育实践教育研究中心,负责制定美育发展规划,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绩效评估,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美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将美育工作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和学院要精心组织,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强化美育工作的过程督查与管理,形成领导负责、部门分工、全员协同参与、高效运行的美育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建立长效机制。各学院、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落实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要求,以美育工作系统化、美育课程体系化、美育活动品牌化、美育发展长效化为目标,科学配置公共资源,推动我校美育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形成人人都有追求美的理想、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展现美的平台的美育格局。
  (三)健全保障制度。切实保障学生美育工作经费,对全校性的美育实践活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并将此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并逐年增加投入,严格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修缮和治理美育场所设施,为学校美育工作提供良好的软硬件条件。
  (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美育课程监管制度,将美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纳入教育教学督导范围,对美育教学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建立大学生艺术素质档案和艺术素质测评制度,将学生参加艺术课程修习、课内外艺术活动、艺术社团等情况计入档案并定期开展测评,测评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与评优评先挂钩;将美育工作纳入各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建立有效的美育工作评价机制,对美育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 
 2021年12月14日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