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青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已经正式出版发行。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部重要著作,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开卷篇,第一卷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至党的十九大期间(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第二卷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为首篇,收入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至党的二十大期间(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大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新时代十年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集大成。以这两篇重要著作为代表,《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入的重要文献,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具体回答了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新问题,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历程,集中展现了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最重要、最基本的著作,为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提供了权威教材。
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方位、时代新变化、实践新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共同努力把人类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等篇目,对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并作出了全面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必须全面、系统、整体加以落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首先要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就是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形象地说是‘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中国、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奋勇开拓中前进的。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所处的一个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全局上确立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从我们党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又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这是党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带来了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五位一体”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是一个逻辑严密、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在“四个全面”中居于引领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要紧紧扭住战略目标不动摇、战略举措不放松,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为如何唤醒‘睡狮’、实现民族复兴这个重大历史课题所给出的答案”。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这条路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俄罗斯、回答俄罗斯记者提问时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会见意大利众议长菲科时指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都彰显了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和坚定立场。全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如此,我们就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不可能一帆风顺。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着今后能够永远成功,过去的辉煌并不意味着未来可以永远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靠顽强的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坚持奋斗,持续奋斗,不懈奋斗,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推向前进。
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时代课题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等各方面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战略指引,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经济工作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脱贫攻坚必须在精准上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做好城市工作的基本思路》《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把握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问题》《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强军事业,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加快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而共同奋斗》《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数字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等篇目,对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并作出了全面反映。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站在历史新的更高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规划了宏伟蓝图。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深化改革开放,别无他途”。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开放也是改革,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新形势下,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维护各领域国家安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坚持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也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要始终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营造和平国际环境。天下为公,人间正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打出一套自我革命的“组合拳”,找到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习近平著作选读》中的《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切入口和动员令》《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作风》《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守纪律,讲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新时代党的建设和党的组织路线》《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带头做到“两个维护”,着力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使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突出重点》《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等篇目,对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并作出了全面反映。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问题要从政治上来解决”。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既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规矩不成其为政党,更不成其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法规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基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严密的组织体系是党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路线对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什么是优良作风?优良作风就是我们党历来坚持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作风”。改进工作作风的任务非常繁重,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要锲而不舍、长期坚持,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归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级干部都能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在所有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必须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