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新民晚报:因为母亲,因为爱

发布日期:2013-05-09    浏览次数:

  17岁时母亲患上宫颈癌;18岁时应届高考失利,在社会上打了两年散工;21岁时以社会考生身份考上大学,靠着助学贷款和向亲戚借钱才能缴上学费……在一般人眼里,程菲17岁后的生命里充满了负能量,但这个自强自立的女孩以坚强、担当、感恩的精神,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了一片晴空。

暂别学业,只因亲情难再

  程菲从小就聪明好学,从重点小学读到重点中学,以她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并非难事。但这一切,都随着她母亲在2006年患上宫颈癌而改变。

  程菲也作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决定:休学,陪母亲度过最后一段时光。“当时,我们都反对她休学,但她认为,学习可以日后拾起,亲情不能重来。”程菲的姑姑程多娣回忆说。

  对于17岁的程菲来说,这是非常艰难的半年。因为癌细胞扩散影响到肾脏,母亲不能排尿,必须每天做透析。高昂的治疗费用掏空了程菲的家,最困难的时候,她连6元的盒饭都买不起,同时欠下医院近两万元医药费,每天都得忍受护士“多少交点钱”的催促。

  在最绝望的时候,是陌生人给了她温暖和帮助。了解到她母亲的不幸遭遇,一些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陌生人会给程菲悄悄留下几百元。

  2007年7月3日,母亲离世,办完后事的第3天,程菲就回到了校园,随原来的班级进入高三。

  高考结束后,程菲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同时深知家里的积蓄已花在为母亲的治疗上,她没有填写高考志愿,而是走上了打工之路。

帮助别人,无论有多艰难

  在社会上漂泊了两年,没有文凭,同时缺乏知识和技能,她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只能打零工维持生活,比如在超市做牛奶促销员,一天的收入是35元。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她没有忘记帮助他人。母亲患病做透析时,因为血液浓度太高,在透析前必须先输血,这让程菲了解到献血的重要性。母亲过世后,她曾跑去献血,但因为未满18岁被拒绝。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她加入了义务献血的队伍,找到了帮助别人的一种方式。第一次献了400毫升全血。当她了解到如果献全血,必须间隔半年以上,而成分献血仅需间隔1个月,而且成分血的作用效果更明显时,她坚持选择成分献血。

  几年来,她先后献血13次,累计献血量超过1万毫升,因此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荣誉证书。

  后来,程菲又登记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虽然父亲极力劝阻,但她毅然在捐赠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程菲说:“母亲住院期间,我见到了太多死亡。在透析病房里,甚至有20来岁的年轻人焦急地等待着器官来源。那种眼神,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走进大学,重拾青春梦想

  在打工的两年里,程菲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于是她坚持一边打工,一边重新拿起书本自学。

  2010年,程菲以社会人员身份走进高考考场,被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录取。程菲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每学期,她的成绩总保持在班级前十名。

  去年,年近五十的父亲因车间机械故障,致使粉尘呛入体内造成肺纤维化,不能再做重体力活。父亲高昂的医疗费用和家庭生活开销再一次沉重地压在她身上。程菲没有被困难吓倒,她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利用寒暑假打零工。2013年春节,当别人都在团聚之时,程菲却还在超市做促销员,为自己赚取下一学期的生活费。

  面对人生坎坷,程菲并没有抱怨生活,相反用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对她的关心和帮助,这种内心的强大是当代大学生身上难能可贵的优秀品质。(甘丽华)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