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2班 聂蕊
傍晚的夜径里细雨绵绵,寒风吹斜了雨水,在空中宛如一道淡淡的光痕。屋檐间落下滴滴雨滴,轻轻地砸在石板路上,溅射四周。我独自走在这寂寥的雨巷里,撑着雨伞,默默的走着,思忆着。待到颓圮篱墙旁,望着篱墙凹凸中的雨水,只默默的叹了口气,终究还是少了一番愁思。这年这月这日,戴先生的爱国情思依旧浓厚……
在杜牧笔下,斜雨纷纷的忧愁是行人断魂的落魄,但同时,借问酒家的缅怀更是遥指杏花的清明。碧落黄泉,何处觅谛仙,生愁何处佳节,田野荒琢,清明桃李笑。那是清明谛风吹不尽牧童的短笛,也是雨落不尽的故人的刚烈。
清明不仅是一个节气、一个节日,也是一个节点。于己,清明是缅怀、追思故人的情感出口;于家,清明是追溯源脉的寻根之行;于国,清明是缅怀英烈、追思历史的“家国同构”的时刻。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自古以来我们不缺为了民族未来而赴汤蹈火的民族脊梁,这些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太史公重于泰山。正是在这些无数英雄的奋斗中,我们的民族国家才得以在苦难中涅槃重生。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那些年,中国不曾有丝丝国傲,中华民族饱受蹂躏欺凌,那只东方的雄狮在西方沾满血迹的枪炮前低下了傲骨,于是祖国土地开始疯狂一般的减少。腐朽的旧社会摇摇欲坠,960万平方千米的大地被列强东西瓜分,冒着黑烟的轮船在中国的南海横行霸道,刷着黑漆的汽车在中国的道路上专横跋扈。而推翻了旧社会的新民主社会,却依旧放任外国人。这,只是片面的革命。“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谌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这是孙中山先
生的慷概激昂之言。在那个封建的时代,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在那个思想沉睡的时代。这一场改革所要付出的代价与决心注定是不可估量的,可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挺身而出不畏前路有多么的黑暗迷茫,他们用血肉之躯唤醒了很大一部分沉睡的中国人。一个个为捍卫祖国牺牲的烈士,一场又一场触目惊心战役的开始,一条接一条签订丧权辱国的合约,中华儿女怎还能继续酣睡。战争与革命从来都不是为了争夺和侵略,而是为了捍卫与发展,无数英勇的革命烈士们举着希望的五星红旗冲了出来,用一张张可爱的面孔以及宝贵的生命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在抗日战争时,革命烈士们热血抛头,激情高昂,誓要保卫祖国。打倒祖国土地上最后的一根耻辱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华大地掀起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反侵略战争。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正面战场节节抵抗,敌后战场步步深入,形成陷敌人于汪洋大海的包围之势,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空前的高度。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最坚定的态度、最坚决的意志,最勇敢的斗争,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东北告急、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告急……千千万万的英雄挺身而出,但又有多少人是被真正铭记的呢?正如《白色橄榄树》里写到:“英雄被人铭记,刻在石碑上;幸存者被人遗忘,面目全非。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带了死者的生命,也吸走了幸存者的灵魂。"在我看来,他们是寒冬里盛放的白梅,是骨骼里不枯的白玫瑰,他们精神永在,他们灵魂不朽。
再后来的朝鲜战争,240万志愿军无偿请战,用自己的血肉抵御住了敌人的猛烈进攻,面对极少的棉衣,他们宁愿自己穿着单薄的衣服,在冬天,冒着凛冽的西风,在滴水成冰恶劣环境下战斗着,不敢后退半步,因为背后即是祖国,不能退,也无路可退。只听将军挥沙场,不想士兵抛性命。在死鹰岭的战役中,整整有一个连的人被活活冻死,一百多支老式步枪,坚挺的指着山下的公路。一双双执着的眼睛告诉了世界一个道理——中国人的骨气从未消失。正如老子所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要“大”,离不开风骨,国要大,亦离不开这万千铮铮铁骨,而于我们,则要有自己的坚持,沿着先辈的道路行走,明白所谓风骨,不单单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信仰,更意味着个人的取舍与坚守。
行走在寂寥的雨巷里,雨小了许多,细小的水滴落在篱墙上清澈的雨水中,渗入进凹凸不平弹孔打成的卧坑内,顿时涌进一番愁思与怀念。正因为有许多像戴望舒、鲁迅这样的诗人做着坚强的精神后盾才有了新中国的崛起,繁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不论怎样,这滂沱大雨会一直下着,而路上的行人会一直轮换,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对烈士的怀念。
202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