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 沙永金
【编者按】8月底,学校选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沙永金同志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延安精神进高校”培训班,主要学习红旗渠精神。在为期一周的学习中,他深为林州人民“誓叫山河换新颜”的精神到所震撼、所感动,并思考着新时代大学生如何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这是沙永金教授整理的学习心得,与全校师生分享共勉!
这次参加“延安精神进高校”第四期培训班的学习,主要学习红旗渠精神。来到河南林州,在观看红旗渠记录片时,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实地考察时,被“人工天河”红旗渠深深震撼,被林州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艰苦创业精神所感染。可以说,林州之行,是一次视野的大拓展、心灵的再洗礼、党性的再锤炼,受益匪浅。同时,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惊诧于还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而我们竟然了解不多,运用不够,特别是这种弥足珍贵的中国精神走进高校、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不够。
大学生四年的学习时光虽然短暂,但这四年极为特别,决定着一个人人生的高度和广度。我们培养大学生不仅仅要对他们就业负责,还要对学生一生负责,更要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除了专业学习和教育,类似红旗渠精神这样的教育,才是触及学生灵魂和根本的东西,可以赋予学生独特的精神特质,内在的韧性、美好的品性、广博的胸怀、丰富的想象力,给学生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使学生收获独立思考的能力、心灵的丰饶和心性的成长,有利于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习近平同志在红旗渠纪念馆的结束语中说:“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传承这样一种记忆,回溯、瞻仰和坚守我们不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红旗渠,承载历史,见证梦想,昭示未来。”是的,总书记的指示说到了我的心坎上。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传承像红旗渠这样的记忆,让子孙后代“回溯、瞻仰和坚守”红旗渠精神这样“不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
图为湖北省教育厅组织的“延安精神进高校”第四期培训班全体成员合影
一、要为大学生解读出蕴含在红旗渠精神中的坚定理想信念
红旗渠工程在1960年开工,那时中国比较贫穷,工业也比较落后,没有机械施工,全靠人工攀爬在高高的山腰上,用吊绳、大锤和铁钎劳作,用肩抬人扛垒石,一点一点修建出了长达1500多公里的主渠道,如果算上支干渠道,竟长达4000多公里,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新中国的两大奇迹之一。这个伟大工程凭什么能建成?凭的就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想和信念。
纪录片《红旗渠》主题曲中唱道:“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就是林县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国家困难,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一干十年,建成红旗渠,摆脱了干旱贫穷,逐步走向了小康和富裕之路。
1956年,26岁的杨贵任林县县委书记,面对老百姓世代缺水导致的贫穷和苦难,杨贵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说,我们一定要为老百姓解决缺水的问题。虽然困难很多,但“如果建设社会主义总是一帆风顺,不需要艰苦奋斗,很容易得到成功,还要共产党的县委干什么?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人干什么?”他要求大家必须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头可断,血可流,不建好林县不罢休。这就是杨贵强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他敢于直面矛盾、勇于担当责任,主动作为,申请开建红旗渠。上级没有资金支持,自己筹。没有技术支持,自己找,用脸盆支起来也可以当水平测试仪,土法上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工程开工后,他多次和老百姓一起战斗在施工第一线。面对修渠撤职罢官的风险,他敢于承担责任,说,我是县委书记,要撤职撤我的职。
共产党员任羊成作为除险队长,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在半空中,像荡秋千一样,借助绳子摆动的力量反复靠近石壁,在与石壁接触的瞬间除掉险石。绳子随时可能被山石磨断,他随时可能摔到万丈深渊。任羊成不怕死吗?他说,我是在党员大会上举过拳头发过誓的,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就不能怕死。铁血誓言彰显出他的勇气和胆量,也深深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
红旗渠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修建成功,正是得益于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带来的行动力量。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够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就能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主动发展。
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大学生正是“三观”形成时期,我们把红旗渠这样的理想信念灌注在学生心田,就能生长出绿油油茂盛的良苗优材。
二、要为大学生解读出蕴含在红旗渠精神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建设红旗渠,碰到过数不清的困难,但林州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一解决了。这十年,老百姓自带工具,自带干粮,自己烧石灰水泥,自己制作炸药,大力倡导节俭精神,没有一次请客送礼,没有一处挥霍浪费,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十年修渠,分四段相继修成,这是四个战役;三条干渠同时修,这是第五个战役;水利配套工程是第六个战役。每一场战役,林州人民都像是在钉一个钉子,钉实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十年成就伟业。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讲到:“红旗渠、三北防护林等大工程,都是几代人一以贯之而成的……像接力赛一样,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一代接一代的接续奋斗,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一代代延续,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林州人民就是按照毛主席“两个务必”在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这样的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接续传承给当代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思政教学和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大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优良传统。
我军有一个光荣传统,就是每周有一个专门党团教育和活动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五下午,长期坚持,久久为功,所以部队的作风能够保证“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也可以借鉴部队成功经验,建议每周拿出半天时间,专门作为大学生党团和青年教育及活动时间,这样,各种教育就能有效落实,大学生就能全天候、全员、全过程地接受思想政治洗礼,对专业课的学习只会更好地促进,更有利于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要为大学生解读出蕴含在红旗渠精神中的创新精神
修建红旗渠时,上级没有要求一定要修,倘若林县县委一班人因循守旧,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固守传统,也可以不去修这条渠,上级也不会责怪,更不会出现因修渠被处分、被罢官的事,当然,也就不会有引漳入林这一彪炳千秋、造福万代的世间奇迹。这里面蕴含了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这启示我们,红旗渠精神进入大学,就要让大学生领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不断革新,勇于创新,敢为人先。要主动作为,不怕失败,不惧险阻,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梦想勇敢前进。要让学生深深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能简单复制西方路径,也不能总囿于自己历史中去探索,那样难以超越,也是没有出路的,要创造性地找寻自身独有路径,从既有的中国精神中寻找优秀基因,尤其是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路。让大学生自觉将红旗渠精神与中国梦实现对接,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注入自身基因。
图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沙永金参观红旗渠青年洞
四、要为大学生解读出蕴含在红旗渠精神中的忠诚、干净、担当精神
红旗渠精神满富忠诚、干净、担当精神。
一是忠诚,就是忠诚于党和人民。林县县委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用水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去努力解决民生大计,体现的就是对党和人民赤诚之心。从3个月计划到10年工期,时间之长,动员人员之多,资金之短缺,技术力量之薄弱,各种困难频多,各类问题突出,没有这份忠诚是坚持不下来的。当前,教育大学生具备忠诚的品格十分重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面临着各种考验、风险和挑战,有的极端复杂和严峻,只有紧紧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党保持完全的、彻底的、无条件的,没有一点杂质、不含任何水分的忠诚,我们才能更加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地去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夺取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
二是干净,就是恪守廉洁自律准则,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红旗渠工程十年建成,投资近亿元,没有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建设物资款项情况,没有一个干部渎职失职,账单清清楚楚,有整有零,至今仍经得住检查。尽管有过质疑,但查账后的结果一片清白。以制度得清白,靠作风写清白,依人格守清白,红旗渠如此浩大的建设工程没有廉洁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作风的标尺、廉洁的标杆。这样过硬的作风以示大学生,会使得他们有所感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也有所借鉴。
三是担当,就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担当。林县以“林县人民多壮志”的创业豪情,提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发展战略,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开创引漳入林工程,体现的就是勇于担当作为。面对施工技术设计稍有误差就可能引水失败的巨大风险,面对修渠遇到的种种困难,面对一些干扰和指责,甚至面对处分和罢官,林县县委一班人不惧怕、不屈服、不动摇, 而是争相承担责任,这就是担当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在他们踏进大学新一步的人生中,就要进行“忠诚、干净、担当”教育,让敢担当善作为成为一种品质,培养“合格品”“精品”人才。
五、要为大学生解读出蕴含在红旗渠精神中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红旗渠工程开工时,条件极其艰难困苦,但县委振臂一呼,10万多人积极响应,有的举家上工地,有的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女,就像当初战争年代一样,老百姓作出超常的自我牺牲,心无旁骛地奔赴施工第一线。究竟什么力量在发挥作用?是组织的强制力?或许有这样的成因,但主要与那个年代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有关,因为当时的人们心底造就了一种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特有的人生价值观,生成了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积极向上的精神引导力或驱动力,这种力量足以让我们可爱的干部群众饿着肚子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结果成就了一项惊天泣地的伟大壮举。
曾听说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考取了多个证书,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培养了多样才能,但毕业时,他却无法了解到自己是谁?为什么而努力?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人生追求?这样的教育就没有深入学生心灵深处、没有触及根本。直视红旗渠精神,我们是不是在大学生人生意义和价值观教育方面有所启示?虽然人生价值观在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表现,那时的“集体至上”“公而忘私”未必能够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更不能全面复制,但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一种人生价值观都要回答人生的意义在哪里,都要追寻某种价值观背后的精神支撑,因为这是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红旗渠精神内含着的信仰信念,对大学生乃至当下中国人来讲是有意义的,尤其是理解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
每一历史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强大精神的支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产生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产生了红旗渠精神在内的更多精神,在这些精神支撑下,我们创造出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亟需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继承和创新这种伟大精神,以支撑我们实现超越。让我们培养武装好中国大学生,让他们承继中国精神内含的时代因子,并开创出更富时代意义、更有利于实现中国梦的新的精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