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就业处处长 余仕良
1月31日至2月5日,考察团一行20人赴澳大利亚观光考察。在澳期间,先后在悉尼、墨尔本市区观光,体验了当地风土人情;参观了“十二门徒岩”、蓝山景区等知名景点,感受了澳洲自然景观;考察了疏芬山淘金小镇、卢拉小镇等,感受了澳洲文化;参观考察了墨尔本大学和悉尼大学。
一、总体印象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全国人口2200万人,地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主要有农牧业、矿产、旅游等优势产业。澳大利亚建国仅200年,但其发展理念以及在环保、城建、教育等方面极富特色。
(一)强调以人为本。澳大利亚总体上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据了解,澳大利亚有70%的土地为国家保护地,除沙漠之外的国土均有植被覆盖。澳大利亚十分注重城市绿化,城市绿树掩映,花草繁茂,空气清新,街道整洁优美,市民可以很方便地接近绿地,坐在上面休憩;市中心的公园、广场基本上都是绿地和树木,没有奢华的建筑。悉尼、墨尔本都是国际性大都市,但除了市中心有部分高楼外,多数都是2-3层建筑,各处建筑风格比较统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悉尼充分利用海岸线,沿岸布局大片绿地、文化设施等,城市建筑楼层不高,各处建筑都有良好的海景视线。在市区观光,最大的感受就是亲近自然、享受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注重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原为英殖民地,传承的是欧洲文化,二战后受美国影响较大,有崇尚自然、亲近自然的传统,特别重视保护水资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防止对自然的过度破坏,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中小学生在学校会参与如栽种绿色植物、饲养小动物等多种活动;成年人不在公共场所抽烟(对抽烟的处罚力度极大),不乱扔果皮纸屑;各家各户都在庭院种植绿色植物和花卉;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绿化、节能、节水、控制碳排放等。
(三)打造宜居城市。墨尔本市中心面积并不大,市中心有跨国大公司和商业区,居民居住以周边的卫星城里为主,但交通便捷、发达,火车、公交、有轨电车等编织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使卫星城的居民能方便快捷的抵达市区中心。悉尼与墨尔本类似,城市不大,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资源配置在三个核心商业区,每个区之间车程不超过1小时,市民生活十分便利。
(四)激发经济潜力。澳大利亚自然资源丰富,农牧业发达,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和“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之称。澳大利亚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与科技优势,积极发展农牧业、养殖业、海洋资源开发、生物医药产业等支柱产业。澳大利亚国内主要发展金融、旅游、物流、贸易等服务业,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在澳期间,随处可见中国游客,有的热门景点,如悉尼歌剧院等几乎全是中国游客;教育在澳大利亚被当作产业来发展,每一所大学每年都要在世界各地广招生源,近几年则偏重于在中国招生,据说仅悉尼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就超过3000人。
(五)高度重视教育。在澳大利亚,学校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放学,课后作业通常半个小时可以做完。与澳洲本土居民不同,在澳华人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往往会将孩子送入昂贵的私立学校读书。我们在悉尼参观期间,随处可见中国的留学生、游学生(中小学生)。澳大利亚的许多基础和应用研究走在世界前列,包括生命科学。这次我们参观了悉尼大学和墨尔本大学等全球知名大学。悉尼大学成立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和最负盛名的大学,在医学、工程、建筑、法律等专业上尤有建树,共培养过6位总理和5位诺贝尔奖得主。墨尔本大学建于1853年,拥有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优势专业领域主要包括教育学、法学、金融与会计、计算机科学等。两所大学都是没有围墙和铭牌的开放式校园,我们参观了悉尼大学古堡式的主教学楼,这里能让人感受到童话里的故事,极富文化特色。
二、几点思考
(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在澳大利亚考察,最大的体会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当前,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的提档升级,积极发展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减少高能耗和高污染项目。
(二)教育融入社会。在澳大利亚,人人都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国民处处体现出良好的素质,给了学生浸润式的行为习惯教育。在市区,随时可见供行人休息的椅子,供残疾人行走的绿色通道,自觉让行人的车辆,庄严肃穆的教堂,主动用生硬的中文向我们问好的当地人。我们感到,教育不能是孤立的系统,只有融入社会才有活力。
(三)积极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澳大利亚把教育作为产业来发展,我们也应承“一带一路”之机,选择与澳洲1-2所知名大学,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研修、学生互培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