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赵秀琴
《化工原理》课程是一门以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单元操作为研究对象的工程技术基础课。教学内容来源于生产一线,教学过程强调工程技术观念和实践技能训练,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化工工程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实现课堂教学目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经过研究设计,打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工原理》企业+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掌握所学知识。
一、启用任务式教学,促使知识点更明细化
每个知识点的呈现,不能空讲。讲课前要先引出知识点的应用背景,即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这些知识?只有让学生弄清楚知识点的应用前提,他们才能对知识点进行科学、系统的归纳,从而激发探索、钻研的热情。例如,在讲离心泵这一章时,我们需要告诉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要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流量调节、选型、安装及维护等知识,那么同学们就会精神高度集中聆听老师讲解,并积极参与到实践实训中。
二、结合企业案例,开展实操演练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课本知识,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深入到企业实际案例中去学习。比如,为了弄清吸收剂用量设计的核心问题,我们组织学生在化工专业论坛——海川论坛上实名注册,搜索“吸收”相关操作的热帖(见图1)并开展在线答疑与实操演练;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解决“离心泵汽蚀现象”问题,教研室的老师们还利用暑期去企业挂职锻炼,详细记录实际操作方法,把亲身经历带入课堂,丰富学生见闻(见图2)。
图1 化工海川论坛热帖
图2 企业实例
三、灌输企业工程理念,掌握必要的设计思维
在讲公式时,核心是引出该公式在企业里如何应用。要在黑板上强调圆管,并代入原式得,根据企业给出的流量和速度即可求管径。但得到的最佳管径仍需做进一步经济核算,因为管径越小,成本费越低;但管径小的阻力损失大且操作费高,考虑到总费用是成本费与操作费的叠加,所以还需找总费用最低时对应的管径。这种全面、综合、严密的思考方法,给学生灌输了企业经济核算的理念,让他们在未来工程设计时能做出更好的方案。
四、企业设备与实验仪器对比,理解设备的设计原理
企业设备繁多,学生很难一下子全部掌握。鉴于此,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工厂的设备布局(见图3),在一一介绍各种设备名称之后,再详细讲解单个设备。工厂里的很多设备与实验仪器在设计思路、用途上都是类似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两者作类比,进而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设备的设计原理。例如在有机实验中,我们通常都是采用蒸馏装置,而企业操作中使用的则是蒸馏塔,两者虽都有加热、冷凝和收集的共同点,但将两个图片(见图4)一作对比,学生立马就会明白其中的差异。
图3 企业工厂设备布置图
图4 实验仪器与企业设备对比图
五、借助微助教,共享各类资源
教师上课不能“满堂灌”,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借助微助教平台,让学生在课上主动搜索资料并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见图5),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图5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课堂教学应结合企业需求,从实际应用出发,我们老师更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每节课学了什么?学了有什么用?激活所学知识点,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燎原之火,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