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一课”参赛经验交流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方华为
近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
为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文中提到当下传统课堂有三大无法破解的难题:1、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2、传统课无法破解教师进步和职业幸福感的问题;3、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的素质和应试水平共同提高的问题。近年来,我分别在“双创”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分享如下:
一、以专业教育为依托,增加双创教育
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双创”教育的提出开创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双创”教育近年来已经成为转型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在转变思想的同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双创”教育模式。
首先,专业课教育贯穿双创教育。在专业课程教育中,积极引导学生将专业应用到实践,各个专业分支都值得拓展。例如,在讲授《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的室内污染物监测方法这个知识点中,学生对这些检测的化学方法感觉枯燥,但是当告诉学生用这些方法进行创业,做第三方检测的市场前景和利润,学生的兴趣大增,在其他专业课教学中,同样值得拓展。
其次,在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我在教学中积极尝试将课本知识职业化、现实化,每讲一个知识点都会找生活中的实例或典型的案例,同时还向学生介绍自己在企业中工作的相关情况和实际经验,例如,将自己写的《环评报告》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流程》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抽象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这样既易于学生接收知识,又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次,创业指导与专业结合。我指导学生的创业项目多次闯入学校“金秋杯”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这些项目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与专业相关。
二、“课堂革命”助推主动学习
传统课堂无法破解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应试水平两者共同提高的问题,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也就是“主动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是让学生参与学习最有效的途径。转型发展和“课堂革命”,关键看教学改革,以下是我做的一些尝试:
1、引入“互联网+”教学
我在《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课上引入“互联网+”教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这个工具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借助 “互联网+课堂” 的授课模式,向学生传授互联网思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跟上时代步伐。
2、“微课堂”为课前“开胃菜”
在每次理论课上课之前,我都会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微视频,从而引入当天的教学内容。每段微视频都是自己下载、剪辑、合成制作的,包含了这门课的背景情况、实验操作技巧、就业发展情况等多方面信息。微视频能教导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例如,怎么样采样、监测,学生做实验时,更容易上手,实验更流畅。
3、“走出去”实践出真知
我的实验课堂采取给学生们分配任务,让学生们自己外出采样布点。寝室、食堂、教学楼、体育馆都是学生们采样的地方。为了让学生体会装修后不同时期室内的环境污染情况,我还让学生们去一些新建建筑的室内采样。2016级环境工程专业的周思思同学曾被派到学校机电大楼管理室采样,她通过采样测定其室内甲醛浓度为0.063mg/m3,低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国家标准0.10mg/m3。周思思说:“正因为有这样的体验,我对室内环境污染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对这门课更有兴趣”。
4、“案例教学”引人入胜
《环境管理学》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听课较容易分神,我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参与或完成不同的环保案例中学习课程知识,该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该校本教学研究项目在2016年成功结题。
5、“翻转课堂”激发学生主动
在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翻转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课,自己讨论,老师进行点评,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6、以专业教育带动创业教育,以创业教育促进人格教育
创业教育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创业,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创业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成功人士的各方面素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引导学的成人成才。
三、以课外教学为辅助,提升素质教育
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每逢新生入学,我都会雷打不动的开设“华为哥创业就业讲座”,旨在为我系低年级学生介绍专业前景、学科进展以及就业方向等。帮助学生激消除学习疑虑、尽早确立职业发展方向。
此外,我还为大四毕业生开设“模拟招聘会”, 就简历制作、面试礼仪、自我介绍、语言组织、提问目的、回答技巧等方面进行了演示和讲解,同时对同学们面试情况进行一一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能更好地备战招聘会。
(责编:任丽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