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孔凡芹)“项目驱动”和“任务导向”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做中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近年来,园林系积极创新“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课内课外双渠道,激活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园林设计》:立足实际项目“真题真做”
在该系《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张思老师以校内实际建设项目为题,从项目实测到方案设计全过程“真题真做”,努力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园林工程设计人才。
2017年,学校启动了植物园改造项目,张思老师将该项目融入《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在实测场地环节,她多次带领学生在不同天气、不同时间段,观察场地光照条件、水文条件、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发现该项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下雨天积水、新建建筑与原有建筑合理衔接、室外空间划分等。针对这些问题,张思老师组织同学们在课后进行了多轮研讨,逐步明确了设计方向,并提出了“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的主题概念。
从温室建筑设计到室内外的园林景观设计,同学们不断进行方案的修改与后期动画效果制作。在该设计项目实施前,不少同学对空间尺度感、专类园设计、园林设计动画软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针对这些情况,张思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带着学生拿着卷尺、相机、记录本到市内,对比较成熟的园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积累,同学们不仅有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对实际项目案例也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体验,再着手进行园林项目设计、建模与完成最后的动画制作时,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案的可实施性也大大提升。
张思老师认为,《园林设计》课程立足于实际项目“真题真做”,在教学中讲求知行合一,注重课内外结合,第一、第二课堂良性互动,以项目式教学,实现做中学、例中学、问中学、研中学,有利于培养更多擅长理论结合实际的“接地气”学生。
图为张思老师(右三)带领设计团队进行项目实地教学。
《蔬菜栽培学》: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
《蔬菜栽培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该课程任课教师朱雪云老师利用校园闲置的土地资源,三农学院温室、农耕家园、农果园以及校外农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等场地,融入了蔬菜播种育苗、土地改良、可食地景设计与种植、蔬菜箱式和立式水培、校内外蔬菜观光园区参观讨论、新型芽苗菜种植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内容,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特别是朱雪云老师还带领该系芽苗菜创业团队、芽苗菜研发生产兴趣团队与《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相结合,搭建起园林系芽苗菜生产平台,带领学生动起手、动起脑,为学生的兴趣培养、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环境和实施空间。
图为朱雪云老师查看芽苗菜的生长情况。
《园林植物病虫害》:校园内搭起实践平台
我校有着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该系教师何华经过多年的调查和总结,摸清了学校园林树木常发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危害规律。因此,在承担《园林植物病虫害》课程教学工作时,校园内的各类树木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实践平台。
2016年—2017年期间,针对白蚁对一些校园树木的危害,何华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成立了白蚁危害调查与防治专项小组,对受蚁害的香樟等树木进行挂牌和防治工作。在防治工作中,何华老师首先以一棵受蚁害的香樟为例,给同学们讲解白蚁的危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和观察日志的记录要求等,并进行了喷雾防治示范。随后,同学们开始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何华老师表示,开展校园白蚁危害的调查及防治工作,既能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应用到校园树木病虫害防治的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又能有效帮助校园里的树木消除病虫害,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图为何华老师(右二)带领病虫害防治小组的同学们在校园内开展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