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陈才坡:破茧成蝶

发布日期:2013-12-03    浏览次数:

——从高考79分到湖北日报江北分团团长
  本网讯(大学生记者团 杨敏莉 黎重远)瘦,是陈才坡给人的第一印象。个子不算高的他,纤细的脖子上,头大得有些突兀,“大头娃娃”,这是大学生记者团指导教师任丽琼给他的别名。其实,在大学生记者团里,大家都叫他“坡叔”,新一届的新生们则喊他“坡爷”。
  这是他呆在记者团的第三年,“即将拍到沙滩上”的他却依旧“飞奔在校媒的路上”,以至于在他们班刚换任的辅导员眼中,陈才坡仅“平淡而普通”,因为他将全部的大学时光都交给了大学生记者团……
就算全世界放弃了我,我也不能放弃自己
  鲜有人知,这位现任校大学生记者团的团长,同时身兼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江北分团团长、《武汉晚报》市民记者、长江网I记者的工科男,高考语文仅79分。
  陈才坡说自己从初二开始厌学,“学习是为了家长”的理念,让他的成绩一落千丈。在“一切以分数说话”的高中,他是不起眼的“路人甲”。“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反对我读文科。因为物理一直都不错,所以就选读了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陈才坡坦言,高考结束后,看着周围的同窗都去了很好的学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进入大学后,想在大学里改变“默默无闻”现状的他报考了该系钱学森实验班,“原以为自己超过学校录取分数线50分,十拿九稳”的他竟然落榜了。更糟糕的是,因为瘦,协调性也不太好的陈才坡,被军训连无情的“踢出”了汇报演出的方阵。
  “没事做”的陈才坡游走在“偌大的校园里”,他觉得“自己与于失败可以话等于号”。图书馆门前的社团纳新唤起了“极度自我否定”的他“仅存的信心”,他报名打算参加学生会,很快,陈才坡又一次证明了“失败属于他”。
  “是记者团收留了我。”陈才坡说,“那时我心里有一团怒火,太多的不甘心。”一个周末,福建老乡们约着去了阳逻江滩,面对滔滔东去的江水,陈才坡对自己说:“要么在大学里浑浑噩噩过四年,要么在记者团好好奋斗!”
  此刻的他,迫切需要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可是当他怀着满腔热情,准备在记者团“浴血奋战”时,“反而变得更糟了”。“我的稿子经常被学长当反面典型案例在大会上讲。”可陈才坡从未想过要放弃,他说,“就算全世界放弃了我,我也不能放弃自己。”
  记者团的学长们常常令陈才坡感动,他至今还清晰的记得,第七届记者团采编部部长叶灿生在学长郑义基的寝室里,给他逐字逐句地讲新闻稿怎么写。“那时,叶灿生和我都没有电脑,借郑义基的电脑,一篇稿子,叶灿生讲了1个多小时,直到寝室锁门。”
  “笨鸟先飞”这个道理,用在陈才坡身上很贴切。大一的时光,他几乎每一天都是在大、小礼堂里度过。他说,自己参加过的会议和晚会上百场,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做过一次观众。为了核实信息,等待成了“必修课”,最长的一次,他在会议室外等候权威采访对象近三小时。
  “大一于我而言就是采访加写作,几乎每日一稿,记者团第八届的采编部部长杨乐学长也不嫌我烦,每一篇都用红笔修改,常常改得面目全非。”每每看到红彤彤的批改稿,陈才坡说自己心里其实挺高兴的,“这说明我没有被放弃。”他说,“记者团就是这样一个有爱的家庭,这里非常温暖。只要你想学,就会有很多机会。”
他是一名奔跑在校媒的路上的“战士”
  鲜有人知,早上2010年开始,也就是陈才坡进团之前,这个有爱的家庭就开始出现问题。随着宣传部人事的变动,记者团指导老师一年内换了三四个,“高层震动”,让记者团“群龙无首、各自为阵、人心涣散”。“在奔跑的路上,我常常很孤独,感觉像一个人在战斗。”发现周围的大一的干事们都不再采写稿件的时候,陈才坡陷入了困惑。放弃吗?他问自己。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对着滔滔江水说过的话……“坚持下去,哪怕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对自己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张征说,记者必须具备超强的移动能力,因为新闻是有时效性的。陈才坡记住了这句话,他做到了很多“第一”,第一个抵达活动现场、第一个冲到采访对象前面、第一个到达记者团办公室……曾有一次,去武汉科技大学参加社团交流活动,他来回共计坐8个小时的公交车,“移动能力,除了走路和奔跑,还有坐车。”他说,“这都可以练出来的。”
  一有空闲,他就读书、看报,他说,这些都是为下一次采访做准备,因为每一次采访必须是“有准备的战斗”。一次,他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学生干部去往武昌,看望正在住院的我校大学生人生导师汪金权。简单的寒暄后,陷入了冷场。因为此前做足了准备工作,陈才坡找准机会,很自然地和汪老师聊了他写的《学林探步》。汪老师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人,显得非常兴奋,更因为每个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打开话匣子的汪老师热情地聊了一个多小时。
  大学生记者团第九届团长卢中巍说,陈才坡刚入团时其实挺不起眼的,“基本被我们忽视”,但一年后,却无法忽视他的光芒,因为“无论在校园的哪个角落,都能见到奔跑着的陈才坡”。“他是大一干事中最高产的,选他为副团长几乎没有悬念。”就这样,陈才坡成了少数在大二进主席团的学生记者。
  陈才坡明显感觉肩上的胆子沉了,他觉得“自己要再快一些奔跑才能跟上这节奏”。他几乎成了“万金油”,除了采写新闻,他还学会了摄影摄像,给大一的干事们改写新闻稿至凌晨是他的“家常便饭”。为了让记者团的文体活动更丰富点,他还学着去拉赞助。说起拉赞助,陈才坡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确实是门学问。凉鞋都跑断了,效果还也不明显。”
  在快速奔跑的这一年里,他收获了很多。《武汉晚报》市民记者、长江网I记者,2012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奖学金、2012-2013学年校级人文进步一等奖学金,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国家、省市级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多篇……
奔跑是学生记者的必备素质
  2013年暑假,任老师给陈才坡布置了一道暑假作业题:长胖一些。任老师说,作为记者团下一届的接班人,陈才坡“太瘦了,我都不好意思使唤他”。
  暑假结束,再见陈才坡,任老师发现陈才坡除了黑了点外,似乎更瘦了,头显得更加突兀。他拿着U盘,说暑假思考了很多东西,要给任老师看,“欣慰又心疼”的任老师看着打开一个个文件神采奕奕讲解的陈才坡,半响说不出话来。《2013大学生记者团新闻写作资料》不久后新鲜出炉。
  2013年9月,担任团长的陈才坡更加忙碌起来。各社团发出邀请请他去讲新闻采写。与武汉大学、华科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优秀大学生记者同台竞聘,获任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江北分团团长。
  “校园新闻必须向新闻专业化发展”,在他的引导下,大学生记者团团报《大记者报》开始尝试走向新闻的深水区,畅谈“中国梦”,评点“高校占座现象”等一篇篇深度稿件的“发声”,引得师生一致叫好。
  说到“瘦”,陈才坡戏称:“我现在是带领一个团队在奔跑,质量和体积变大了,会影响移动速度。”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