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校园时评:“乐教乐学”才能“共同进步”

发布日期:2013-10-04    浏览次数:

辰熙

  当前,我校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就是要贯彻好“育人为本、科学发展、因材施教、乐教乐学、共同进步”的教育教学理念,而要达到“共同进步”这个最终的理想状态,“乐教乐学”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乐教乐学,教师首先要“乐教”。在三尺讲台上,教师是一个挥洒激情、播撒爱心与检验责任心的职业。“乐教”,就不能只将教师作为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该作为一份事业,坚守职业理想,甘于清贫,潜心教学,乐于奉献,热心育人;“乐教”,就不能只是局限于上好课、教好书,更重要的是坚持教书育人,成为青年大学生的良师益友;“乐教”,就不能“只教不做”,而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66岁的机电工程系系主任侯祖飞教授亲自带学生到省外的一家企业里实习,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上班同上课,赢得学生的尊敬;有人称赞化学与环境工程系系主任甘复兴教授桃李满天下,而他说“这也就是做老师的一点乐趣吧”;我校艺术系2012届校友易露放弃留在城市的机会,毅然选择扎根山区教育事业。无论是老教授、老专家,还是我们自己培养的学生,都已经为我们生动地阐释了“乐教”的真正内涵。

  乐教乐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乐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教师要“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日前,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周保国教授在一场讲座中与学生现场互动。有学生问:我高考英语只有40分,学一年后我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吗?周院长回答:能!只要你树立信心,学习方法得当,并足够地努力就能过,如通不过我负责!对于学生的提问,周保国院长何以敢如此肯定,且掷地有声?笔者以为,坚定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三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并非智商很差,只是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乐学”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引导的前提是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能行。作为教师,要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善于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学生的“被动应付”为“主动接受”;要关心爱护学生,善于提高学生的情商指数,帮助他们重塑自信心,增强自制力、抗挫力及毅力。在教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差生”的概念,只有先进与后进的区别,机电工程系何亮球同学的转化故事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乐教乐学,师生之间要教学相长。陶行知先生说:“在共同生活中,教师必须力求长进。好的学生在学问和修养上,每每欢喜和教师赛跑。后生可畏,正是此意。”在眼下的大学校园里,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老师强并不是什么“稀奇事”,而教师也不应把这认为是一种“丑事”。教师就是要善于在“教”的过程中“学”,学的对象可以是行家里手,可以是同事,甚至可以是学生,是一切“能者”。体育系的黄正喜、柳华清、刘文波等几位老师暑期被借调到建筑公司工作,在建筑工地上,他们把建筑系实习的学生当作自己的老师,虚心讨教,从最初的一窍不通到“半个内行”,他们自己从中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真正乐趣,实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善于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相互之间能够经常频繁交流、互相学习,形成团结友爱、和谐平等、互助共进的新型师生关系。不尊重学生,不懂得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不能从师生互动中得到动力、激情、灵感提升自己的老师,最终不会成为一个优秀老师。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