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深入开展教学改革 凸显学生能力培养

发布日期:2013-06-14    浏览次数:

——参加“全国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研讨会”后的两点建议

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副教授  范望喜

  2013年5月31日至6月3日,由中国教师教育服务中心组织召开的“全国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研讨会暨骨干师资高级研修班”于西安举行。学校派我参加了这次会议。

  此次会议,我受益匪浅。既了解了目前各与会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也学到了他们的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新方法。虽然我校与上述高校在培养定位上有一定差别,但在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质量上是一致的。现结合目前我校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提几点建议。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这次会议上几位专家的报告中可以看到,虽然他们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体系改革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人才能力培养为目标,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以人为本,提高实践教与学的能动性。

  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那么就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真正体现“应用型”。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与实践课学时比例出现了罕见的1 : 1.25,也就是说实践课课时比理论课课时还要多10%,占到了总学时的55%。

  西安交通大学理学院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原来理论课学时比例高达82%,实践教学比例只有18%,通过改革后基本调整到了1 : 1。

  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优化、合并、重整某些课程的授课内容,达到缩减理论课时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我们的教学改革中也可以探讨实行。在期中学生座谈会中,学生也对某些课程的开设存有质疑,“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可能我们以后一辈子都用不上”。

  (2)课程体系模块化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得到了认可。他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只有3个模块(又称为平台):专业必修课程(含毛概等思政课、四大基础化学等共计18门)、专业方向课(每个专业3-4门)、任意选修课(含指定的2门反应学科前沿的选修课和其他人文、社科、素质课程等)。

  这种模块化课程体系是经过多次实践后获得的成果,它既兼顾了教育部对本科生教学的有关规定,又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值得我们的教学改革借鉴。

  (3)引入素质教育学分

  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现在普遍实行的是“学时+学分”制。虽然这种体制在实行之初是想将学时制和学分制的优点有机结合,也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作用,但是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早已由精英式转变为大众式。并且,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了现代社会是一个彰显个性发展的社会,也就是说现代社会需要有个性的人才。

  所以,在我们的人才培养中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应用型人才,也许不需要那么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绝对少不了为人处世的素质或能力。所以,我认为在合理确定总学分和专业必修学分的前提下,只要是能够体现学生能力、特长甚至是爱好的,都可以设置学分,比如考取驾照、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CET4-6、发表论文、比赛获奖等等都可以拿学分,这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自然就高,效果就好。

  二、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革新实验教学内容

  (1)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围绕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采取的方法是增开能够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实验课程,在原有基础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增开综合化学实验、创新研究实验I、创新研究实验II,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科研训练层层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造就了一大批“研究型人才”。

  我们应该也可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革新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渐形成基础实验——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层层递进的实验教学模式。经过几年的建设,基础实验已经成熟,综合实验和生产实习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应该重点关注。

  (2)实验教学内容直接与企业挂钩

  现在的实验教学中,综合实验的开设比例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综合实验的开设难度较大。但是,如果将综合实验的开设与工厂里生产线或品控线直接挂钩,难度可能就会降低。

  比如,材料检测试验的开设,可以先广泛调研材料厂家(例如油漆)对产品的出厂需检验哪些指标,采用哪些方法,使用哪些仪器,达到哪些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然后我们的实验就采购相同的仪器,教会学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检测相同的指标。这样一来,既让学生掌握了实验的内容,又可以基本完成原来需有企业完成的“岗前培训”,学生进厂后就可以直接上品控线或生产线工作。

  (3)探讨“项目式教学”的可行性

  项目式教学可以认为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一种,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可以探讨对化学类专业实施项目式教学,让学生自己模拟完成一个化工产品(最好是现有产品,新产品的开发难度较大)的原料采购、生产、质检、销售等一系列环节。此过程中,学生不仅会运用到采购物流、成本核算、化工生产、产品质检、市场营销、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识,还会接触到公关、礼仪等社会能力。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处理项目的机会,也为毕业后有条件办实业的同学夯实基础。

  还有一点,教学改革的深入必然会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同时也会将老师从繁重的工作量中解放出来。这时就应该有配套的政策引导老师适应改革的过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的教学为中心转到教学、科研并重的轨道上来。

  总之,此次会议中我了解了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化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化,也学到了各高校课程建设与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新方法,这对我们这次教学改革确有很大帮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探讨上述想法的可行性,争取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