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通讯员 任丽琼)近日,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和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的教师,与该校大学生记者团的学生记者们,集体体验了Coursera 平台上“正在开课”的MOOC(即“慕课”,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课程——台湾国立大学吕世浩的《中国古代历史与人物——秦始皇》。当天课的主题是“学历史有什么用”,吕老师浓烈个人色彩的授课风格和新颖的教学模式,令在场师生耳目一新,体会感触颇多。
“虽然只有短短十多分钟,但国立台湾大学吕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非常强调思辨,表示任何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这种思想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种冲击,值得深思。”该校人文社科处副处长雷莎博士建议,“老师们先去‘慕课’的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edX)学习一门课程,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和思考,把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地吸收,因地制宜地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
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文化素质教育中心主任孙玉巧博士此前研究了很多关于“慕课”的材料,她表示有两句话最打动她,即“慕课”的到来,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优秀教师可能成为自由职业者”。她表示:“‘慕课’并不是教育改革的终点。它对我们的价值确实更多在于观念的变革上。教师长期以来都归属于某所学校,但是我们中国教师鼻祖孔老夫子,其实还真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可见教师对自身职业认识的传统观念也不是不可能变的。”
“听‘慕课’跟听传统视频公开课有着很大不同。‘慕课’的画面非常清晰,感觉老师似乎一直注视着我,他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都很生动。另外,传统视频公开课像看电视,而‘慕课’跳出来的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让我觉得跟老师有互动。”该校大学生记者吴凯显得很兴奋,他说,“传统视频公开课时间较长,会让人产生视觉疲劳。而‘慕课’每一节课很短,大概就十几分钟,感觉很轻松。”
“教师讲授一个理念或一小节内容后,就进入到讨论和作业阶段,这很符合我们的学习特点。小学到高中,再到大学,都是老师讲,我们听,其实我们‘90后’思维很活泼,都渴望交流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学生记者柏杨说。
10月3日《解放日报》曾调查公布,我国87所高校加入“东西部高校联盟”,实现优质课程在线共享。数据显示,“中国式慕课”已覆盖300万在校学生。《中国社会科学报》在不久前也发声探讨“‘慕课’能否引发大学教学模式变革”。许多学者认为,2012年是全球“慕课元年”,2013年则是中国“慕课元年”。
该如何把握“慕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孙玉巧博士表示自己“目前的思考还很零散”。她认为,这种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带给教育界的震撼,恐怕不亚于哥白尼抛出日心说、达尔文放出进化论那会儿吧。对于“慕课”,应“暂不说引进或利用,先说接近和使用”,“硬软件投入还是次要的,关键是人的因素。首先要能让师生普遍正视这种新事物,然后才谈得上接受和主动利用。如果说之前我们对‘慕课’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现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落到实处。每位老师都能认真通过一门‘慕课’课程,那下一道门才能顺利打开。”
该校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洪华珠教授以曾担任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的亲历,说明“大学不加快科学研究和国际化,肯定上不了水平”。他认为,“慕课”的主要平台在国外,“没高人一筹的学术水平和国际视野(包括外语能力)”是无法参与和应对的。他建议,学校“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师生首先要统一思想,加强教师培训,其次要做好应对的基础建设,如网络建设、教学研究、参与名校的课程建设等”。
在“慕课”风暴“即将席卷”中国高校教育的当下,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也正积极探索自己的“慕课之路”。该校理事长余毅在近期写给教学系统干部教师的批示中指出,人类有史以来,在教育领域里,还没有一种东西像“慕课”这样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才一年多)席卷全球,并引起巨大反响。尽管人们对此还会继续争议(主要是各国如何实现本土化),但它在未来5-10年引发一场深刻而持久的教育革命(不仅仅是教育技术手段的变革,更重要的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这一点,我们不应该持怀疑态度。“慕课”的出现,对中国教育当然是一种危机,一种挑战,一种巨大的冲击;也会逼着中国教育改革。所以,它对我们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早一点认识它,多一份了解,才能未雨绸缪,早做应对。总而言之,我们对“慕课”,既要“醒得早”,还要“起得早”!
【责任编辑:朱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