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雏凤锵然鸣”“势欲追风鹏”

发布日期:2020-10-07    浏览次数:

——读宋傲东《问天楼赋》

管理学院·文学院  刘慧

  中国人,无论是帝王将相,抑或文人墨客,还是普通人,都喜欢登高望远。登高使人心旷,临渊使人意远。所谓“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会当临绝凌,一览众山小”。因此,天下之好山好水,必有亭台楼阁,供人游目骋怀。这些亭台楼阁除满足人们休闲游赏的基本需要外,自然也成为审美对象,成为古代诗文的重要题材。我国自古有许多名人名楼名文流传,如曹植之于铜雀台,范仲淹之于岳阳楼,欧阳修之于醉翁亭,李白之于凤凰台,苏东坡之于快哉亭等等,不一而足。文人墨客利用亭台楼阁诗文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人文意趣灌注其中,取得了很高的文学成就。这些名人名楼名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一座座亭台楼阁传递出浓酽的情致和丰赡的哲理。
  
  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2014级学生宋傲东为该校复古建筑问天楼所撰写的《问天楼赋》,虽然无法和上述亭台楼阁文学经典相提并论,但却因作者身份特殊、赋文工整和立意相对高远而为人称道,堪称当代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枚硕果。
  
  一、理工男的“古典”爱好

  如果说起高等院校的赋文,不得不提武汉大学的《珞珈赋》。该校新校门落成后,在新修的广场上,一边镌刻着牌坊重修记,另一边镌刻着《珞珈赋》,而后者就是1985年时读大二的中文系学生何五元的随堂作业。当时,在《古代汉语》课上,沈祥源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古体文章,体裁不限。何五元不假思索,以武大为主题,一气呵成写了《珞珈赋》:“风霜雨雪途,弦歌不辍;困苦忧患时,自立自强。壮哉!学大汉,武立国,铁肩担道义;自强魂,弘毅气,豪情兮一何滔滔!”“呜呼!有山美如斯,有水秀如斯,更兼有人风流如斯,珞珈无仙亦名耳!居中乐乐,快不可言,欣然命笔,为赋珞珈是也!乙丑年仲春何五元识于珞珈山下桂园之中。”如今30多年过去了,这位意气风发的珞珈少年的作业竟成为歌咏珞珈山的经典文章,被刻于校门,可见其分量之重。
  
  如果说以文科见长的武汉大学中文系学生写出《珞珈赋》是水到渠成的话,以生物学科见长的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学生写出《问天楼赋》则实属难能可贵。该赋作者宋傲东是我校建筑工程学院2014级的学生,他之所以能够写出《问天楼赋》,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有“家学渊源”,其父是语文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宋傲东受父亲影响,也喜欢我国的古诗词,上到初中后,其痴迷程度丝毫未减;其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高中在网上组建古风音乐社,与网友一起改编、创作古风歌曲。进入大学后,他对古诗词的热爱有增无减。宋傲东虽然学的是理工科,可是他对古诗词的热爱丝毫不受所学学科的限制,他手边的《诗词格律与创作》,更是被当作“词典”来用,已经翻得非常破旧;其三是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独特的建筑和人文环境使然。在湖北如林的高校中,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的校园建设一直极富特色,无论是校园建筑还是校园文化,均是如此。楚风台、求索书院、江南水乡、国学馆……浓浓的中国风和荆楚风,洋溢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座亭台楼阁都诉说着一种别样的传统情愫。屈原祭、菊花大赏、投壶射礼、花朝节祭拜花神,中秋节赏月,制作汉服,学习汉绣……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在这样的传统氛围熏染下,不自觉一举手一投足都带有几分古意。
  
  宋傲东同学之所以写作这篇《问天楼赋》,也正是因为该校所举办的一次征文活动。2017年12月7日,该校发布《“问天楼赋”征集公告》:“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古色’文化育人设施内涵建设,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现面向全校师生和历届校友征集‘问天楼赋’。”宋傲东同学当时正在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可他依然抽出时间,每天凌晨两三点起床创作,连续奋战了20多天,写下了这篇《问天楼赋》(后经武汉大学余传棚教授修订完善)。如今大学生能够写诗都很少,尤其是“理工男”能够吟诗作赋更是凤毛麟角,宋傲东这样极具才情的理工科学生不可多得。
  
  二、赋文工整,小而优美

  宋傲东同学的《问天楼赋》结构精巧,语言酣畅,把叙事与抒情,纪实与忆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问天楼赋》开头非常简约,用了寥寥42个字,概述了问天楼建造的大致情况,并点明作者写该赋的背景和心情。
  
  赋作主体从湖北省武汉市的地理位置总起,然后直陈东湖、木兰、长江和汉江景色之澄美,如锦似绣。其后历数周代和商代的学校,引出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之诞生,以“四箴为训,树人流芳”八字,凝练地涵盖了我校的校训:严谨、自强、求是、创新,并高度评价其作用和意义。
  
  总起之后,赋作开始点题。该校成立于1993年,距离宋傲东作赋的时候(2018年)只有25年的历史。这对于一所大学来说,特别是和那些历史悠久的千年、百年学府相比,或许微不足道,但学校发展迅速,尤其是校园环境和文化建设在同类高校之中出类拔萃。宋傲东这一段描写比较出彩,对问天楼及其周围的景色描写细致入微,令人如临其境:嘉木掩映之间古建盎然,碧波翠廊共书声琅琅。问天湖上有问天楼,只见问天楼:“亭檐孤耸,出入林隙,若惊鸿飞燕。连廊于北,书院之南。楼高六丈,四寻方圆。当庭额匾,镌书问天。仰而观之,高台厚榭,丹楹刻桷。画栋飞甍,斗拱栿椽。朱柱青瓦,雕梁琢栏。”这段描写,从局部到全体,从位置到外形,从正视到仰视,不断变化角度,特别是对于问天楼的细节刻画,一方面突出了赋体的主要特征——文辞上讲究藻饰,给人以“错采镂金, 雕缋满眼”的感觉;另一方面显示了宋傲东同学相应的文言文功底。仰观有问天楼高耸精美隽逸,迫察有广殿雅轩迎曦送皎,令人有无限遐想,不由令人想起曹植的《洛神赋》:“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值得一提的是,《问天楼赋》一文一共有6个注释,其中有5个都在这一段,更有4个注释集中在问天楼的描绘方面。一般而言,赋作者为了使作品具有一种艰深的美,选字的时候,特别注意采用笔画繁多的难字,以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给人以高雅古奥的审美感受。宋傲东同学在写作中对文辞精美考究的追求,由此段可见一斑。
  
  此外,赋体讲究语言的韵律美,《问天楼赋》韵脚严整,加之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给人的感觉既工整又自然,读来朗朗上口。该赋适当运用对偶句式,赋体中的壮、紧、长、隔、发和送等句齐全,并类而生,连接自然。
  
  总体而言,《问天楼赋》在结构、形式上、语言上和韵律上符合赋体的一般要求。曾几何时,学界对过分追求形式美的文学作品颇有偏见,汉赋更是首当其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篇赋作体现出宋傲东克制而谨慎的文体意识,没有过分铺张渲染,描写和抒情点到为止,恰如其分,可以看作是当代大学生写作当代赋文“小而美”的样本。
  
  三、立意高远,微光星河

  曹丕在《典论》中指出,“文以气为主”,刘勰也指出“辞已尽而势有余”,优秀的文章应该有思想和情感的流淌。赋体正如刘培所言:“苏辙赋与苏轼赋一样,追求情、理与物象的相融以展示脱俗的澄怀见长”,[]其实这也是一般赋作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问天楼赋》也是如此。
  
  景色和问天楼等物象据实描绘完毕,作者开始回顾历史,并点题“问天”。如同该校诸多建筑一样意蕴丰富,问天湖和问天楼均借用了屈原天问之意。《天问》表达了屈原鲜明的“天命怀疑论”思想,更包含了他勇于探索的精神。宋傲东同学以“举首诘天地万象之理,流涕索存亡兴废之端”两句概括了屈原的“天问精神”,然后转折——就屈原个人而言,“江山不幸诗人幸”,“竟成名篇”,“千古诵传”。如今欣逢盛世,昔非今比。作为赋的作者,同时也是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莘莘学子中的一员,宋傲东勉励大家“登楼问天”,“澄心静虑”,“孜孜以求”。
  
  在完成主体的铺叙之后,该赋以作者的大学理想作结,承上暗指应该正视人生悲苦困厄,启下明示求学应该“法自然,求真谛”,最终达到对学业乃至人生的超越性理解,表达了作者对大学生涯和人生命运的积极思考。虽尚未达到“情、理与物象”的完美融合,但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道理与诗情的结合。 
  
  如果一定要指出这篇赋文的缺点的话,其一,窃以为,关于屈原的悲剧经历不应该如此快速地消解;其二,关于点题的“问天”部分,其实大有发挥的空间,作者有“泛舟取蓬,登楼问天”之意,但格局可以更大;其三,整体情感略显平淡,事有余而情和理稍显不足。
  
  《问天楼赋》虽是我校一名理工科学生的赋体习作,但却不容小觑。以宋傲东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眼中的微光必将汇聚成星辰大海,他们胸中的丘壑必将构筑起民族脊梁,这可视为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可谓:“雏凤锵然鸣”,“势欲追风鹏”(【宋】杨万里《赠尚献之》)。
  
  最后,如同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当代“新赋如同俗赋似乎在艺术性上相对其他辞赋体例薄弱一些,但用词平俗易懂,可读性很强”。当代新赋如此,更遑论大学生的赋体习作,这也是《问天楼赋》的真实写照。小而言之,恰似滕子京在《求书记》中所说的,“楼观非不文字称记者不为久”,岳阳楼有幸遇见滕子京和范仲淹,问天楼有幸遇到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和宋傲东,正所谓“文以楼存,楼以文名”。大而言之,我们有理由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当代辞赋的创作,希望他们能够拿起笔来,参与进来,共同促进辞赋的当代良性发展,使“赋”这一我国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瑰宝,绽放出新时代的璀璨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