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新闻网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发言摘编

发布日期:2019-04-19    浏览次数:

【编者按】4月14日晚,学校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了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与会校领导结合分管工作作了交流发言,校理事长、校委会主任余毅作了讲话;其他党委常委、校务委员提交了书面发言材料,现摘编如下。

校理事长、校务委员会主任 余毅

  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孙春兰副总理的讲话,陈宝生部长等部委负责人的发言等,给我们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我国正处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征途中,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责任重大。面对当前经济的下行压力,把高职扩招一百万当做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就业与民生。从长远上讲,就是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这为我们的办学带来了深层次的思考,有机遇,也有挑战。
  
  第一,人才培养目标要进一步的深化、精细化。现在对于提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大家没有争议;但具体到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的配备、课程的改革、教学实践的改革,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学校将来要有部分学科专业建设,培养更高层次的人才,也要有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这方面,台湾淡江大学的做法可资借鉴。我们的改革发展,下一步要结合各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市场对接上,从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方法入手,使各个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科学定位、精准定位。
  
  第二,如何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我提出我校优先从高职(专科)专业教学改革抓起。最近,我同邱建洲、董妍玲等同志谈过,食品类的涉及到食品安全检验这类专科专业,要思考如何将学校所有的食品安全检查(测)环节纳入到学生的实践课程体系中,如何学用结合?我也同园林园艺学院一些老师谈过“学以致用”“专创融合”的问题,他们的观念已在转变,其中有的博士教师,去年就在付诸行动,这是很好的开端。现在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一天200多元工资都招不到人,这只是很一般的电焊工。高级的电焊工,机电学院能不能定向培养?所谓“一技之长”要很“长”,而不是“较长”。有能力的本科生还可以多学几项专业技能,形成“技术技能群”。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拿出一部分资金,引导学生朝着这个方向主动发展。
  
    第三,师资队伍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配套。



校党委书记 赵正洲

  一、关于“五育”的认识
  
  (一)“五育”是一个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五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下同)既是一个教育体系,也是一个教育理念。它立足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重要命题,是高等学校办学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作为一所在全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中有重要影响的民办大学,更要切实把握民办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即姓“共”、姓“社”),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着力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走在全省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前列。
  
  (二)“五育”是一个教育实践。学校在全面实施“五育”的实践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且重在实践,重在探索。要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审视,补齐短板,特别是美育、劳育之短板;要防止“五育”“印在纸上”“停在嘴上”“挂在墙上”等现象发生,切实把“五育”贯穿于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治校理事制度、管理运行机制以及师生员工行动等之中,使之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五育”是一个教育过程。学校在着力推进“五育”的过程中,要认识到:“五育”是一个认识提升过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认识论,不回避且允许师生员工在认识上存在差异性。但在行动上要做到: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动摇,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育人理念不动摇,坚持“五育”教育实践不动摇,且使之逐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五育”是一个渐进实践过程。要持之以恒,切忌急功近利,形式主义;也要防止无所作为,半途而废等。“五育”是一个要素融合过程。要在推进“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过程中,着力推进“五育”协同、“五育”融合,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消除“条条隔离”“块块分割”以及“你唱你的曲,我哼我的调”等现象,真正实现“五育”要素结构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践行“五育”的工作合力。
  
  二、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
  
  (一)明晰一个关系。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现有的本专科专业结构比例、本专科在校生比例大致均在6:4之间,且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学校已于2018年10月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标志着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正向学校提出的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全国一流民办大学”发展目标奋进。由此,学校在贯彻落实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过程中,要把握好本科教育与专科(职业)教育的关系。本科教育是立校之本,立校之根,是核心竞争力,品牌穿透力;专科(职业)教育是繁(荣)校之枝,繁(荣)校之叶,二者不可偏废。要坚持应用型发展方向不变,坚持走应用型发展之道不变。
  
  (二)把握一个规格。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学校定位所决定的,也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检验的,金沙贵宾会官方0029应该长期坚持。应用型本科教育、专科(高职)教育均有其应遵循基本规律。同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科(高职)人才培养也均有其把握的基本规格。就专业能力培养而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仅强调专业知识、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而且强调现代技术的创新能力;专科(高职)人才培养重点强调专业知识、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由此,专业知识、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力培养是二者的共性,只是存在水平(或量)的差异性;现代技术的创新能力培养则是二者的质的区别。同时,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也存在侧重点的不同。由此,学校在贯彻落实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其实质内涵,用以指导;要结合学校及专业实际与特点,全面审视学校人才培养,使之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过程、质量等环节和要素之中,防止“千篇一律”“大同世界”和“以不变应万变”的现象发生。
  
  (三)坚持一条路径。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这与我校“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处,或者说,我校提出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精髓,既是学校事业发展的路径,也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应该在新时期长期坚持,且在实践中加以完善,特别是要在教育理念创新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教育课程建设、实习(训)平台建设乃至人才培养过程优化等方面加以完善。
  
  三、几点建议
  
  (一)在全面实施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进程中,校院两级要在学校贯彻全国及湖北教育大会精神过程中,创新理念、思路、制度和运行机制,认真审视和不断完善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
  
  (二)校院两级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全国及湖北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全国、全省2035教育现代化及其2018-2022实施方案等文件,吃透政策,发现并放大机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要素(政策支持、重大需求、重点项目、特殊工程、合作领域、改革创新等),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三)校院两级要切实加强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实施,着力打造“三全”育人特色和品牌,打通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校院两级要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过程中,根据学校2019年总体工作部署,弹好钢琴,抓好重点,特别在若干重点工作领域(如引进优秀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双创”教育升级版、推进智能化校园建设、加强魅力校园建设以及学校管理创新等)要取得新的突破,从而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校委会顾问李友清

  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教育大会两个大会精神十分重要,学习后感受很多,但我深感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提高办学质量,从而提高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是其关键。做到这一点要搞好三个统一:
  
  一、转型发展理念与教育改革观念统一。
  
  二、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产教融合的统一。
  
  三、提升学生各种能力与提升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相统一。



副校长李毅

  一、文件制定背景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制定本实施方案(摘录新浪网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二、具体指标
  
  到2022年,职业院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建成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有较大提升,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推动建设300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一批制度标准。把加快标准化进程作为打造职业教育体系软环境升级版的关键举措,持续完善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标准,推动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把握好正确的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
  
  (二)推出一批有基础、可操作的重大项目。《方案》对每一项具体工作都配套设计了具体工程项目,以重点项目体现改革导向。项目设计既充分考虑已有工作基础,也努力体现时代需要,包括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专业建设计划和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等。
  
  (三)启动一批重大改革试点。《方案》下决心解决一些长期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新的方向和任务,例如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探索本科职教试点、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等。
  
  四、我们的对策
  
  优势:本专科优势互补,本科的教师人力资源、科研实力、实验室条件、育人环境和设施;
  
  劣势:容易同质化,受影响,把本科中理论甚至同样的教材、教案以及教学方法用于专科,把办专科的思路带到本科。
  
  对策:
  
  (一)转变教育思想。目前世界各国面对未来挑战都提出了面向21世纪,调整并提出了本国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如:美国“掌握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日本“培养具有创造力、思考力和表现力的学生”;德国“使每个公民有能力独立安排生活,从事创造性劳动”;法国学徒制采用半工半读的培养方式,学徒既要在学徒培训中心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又要在企业工作并在学徒导师的指导下接受实践培训。与德国双元制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我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具有划时代意义。我们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这次重大改革。使之成为“一技之长”(1+X)专业技能型人才。
  
  (二)把握好发展方向。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本次职业教育大会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提出了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了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为实现2035中长期目标以及2050远景目标奠定重要基础。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央文件精神,办好真正的人民的职业教育。
  
  (三)制定好发展规划
  
   * 梳理和调整专业结构(新增和停办)
  
   *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突出1+X)
  
   * 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
  
   * 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的改革(不能盲目使用过时过高的教材)
  
   * 课程设置(基本原则,理论:实验  1:1)加强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
  
   * 探索产学研用培养模式(国家有政策,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会增强),将注重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



校党委书记、副校长孔德文

  一、一点认识:即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日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育人模式,特别是已成为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主要路径。应当引起我校的高度重视。
  
  (一)2014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基本原则,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手段。
  
  (二)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用10年左右的时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总体形成,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
  
  (三)2018年2月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提出推动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明确提出给予校企合作成绩显著的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
  
  (四)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
  
  (五)2019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学校与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
  
  以上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表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国家强力推进的育人模式,是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遵循。建议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三全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等紧密结合起来,下好先手棋。
  
  二、三点建议
  
  (一)建议设立校企合作处。目前我校虽然在开展校企合作有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多头管理(教务处、科技处、招就处、创业学院等均有涉及),缺乏主管职能部门统筹协调,运行机制制度不完善,对二级学院指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建议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构建学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制定学校中长期校企合作发展规划,策划并提出各种开展校企合作的方案,对各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进行管理、指导及评价,为二级学院搭建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服务平台;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拓宽校企合作渠道。校企合作处可考虑与创业学院合署办公(优势:可充分利用校友企业开展合作),也可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平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合署办公(优势:整合校内资源),还可独立设置。
  
  (二)做好我校学科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我校已经在民办高校中率先通过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审核评估,站在了新的发展平台和起点。但各学院如何进一步发展,各学科、专业如何办出特色还缺乏总体谋划和布局,需要学校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要给每个学院的发展定准位,明确发展目标。比如生科院、药学院等围绕建设一流学院、一流专业加强建设,计信学院、机电学院、建筑学院等围绕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去努力。每个学院、每个专业都要有明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要加强分层分类指导,避免一刀切。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将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主动性、创造性。
  
  (三)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调整人才引进思路,优先引进来自企业行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特殊高技能人才可适当放宽学历条件,并择优聘为“工匠教授”或“产业教授”。实施好《教师深入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出台《“双师型”教师认定及管理办法》,对教师参加生产实践经历作出明确要求,并纳入到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评价考核中。积极鼓励教师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开发与利用,切实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适度提高实践(实验)教学课酬标准,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力度。对各学院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提升授课质量。着力建设一支具有企业行业经历或工程经历、且职业技能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副校长向三久

  一、学习“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体会
  
  (一)观念创新。孙春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层含义:
  
  1、消除偏见:过去,人们对职业教育有低人一等的偏见,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办职业教育。
  
  2、纠偏补缺:扭转过去一哄而起大办普通教育的被动局面。
  
  3、联系实际:对我校明确办学定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科定位为普通教育,专科定位为职业教育。专科进一步强调应用性和实用性,在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作较大调整。
  
  (二)政策创新。职业教育扩招100万;在生源上“宽进严出”;探索“文化+技能”的高考机制;灵活学制。
  
  扩招100万这块蛋糕我校应该抓住机遇分得一块。
  
  (三)模式创新。“1+X”试点(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大变革。
  
  二、学习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的体会
  
  (一)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核心问题。
  
  (二)强调教育公平与均衡发展:地域平衡(城市与乡村)、结构平衡(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平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平衡)。
  
  (三)强调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四)强调湖北教育现代化这个总体目标。
  
  联系实际:我校的专科专业应该向职业教育转型,强调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本科教育要进一步向应用型转型,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创新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和进程,实现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的转变,迎接5G时代的到来。



校长助理费诚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今年国家战略布局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的舆论关注度,结合我分管的工作,具体谈以下5点学习体会和建议:
  
  1、必须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习总书记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指出要坚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学校应进一步挖掘提升、加强宣传报道和总结升华。进一步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两个会议”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均高度重视,建议学校积极推进1+x(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改社会〔2019〕590号)文件精神,以湖北峻江绿色发展有限公司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为切入点,瞄准人才紧缺领域(现代农业、休闲康养、基地运营管理等),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力争峻江公司每年开展3个月以上实习实训,累计达实习实训人数达到60人以上(590号文件的最低要求)。
  
  3、进一步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一是充分利用好现有长河基地,积极依托已经申报省发改委《长河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尽快推进长河基地实质运营,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训、教师实践,明确责任主体和年度实习实训任务。二是加快“智慧农场”的基础建设,并结合园林等相关专业,积极开展应用实践教育,结合劳动教育,突出工匠型人才培养,快速形成亮点和特色,同时产学研用平台也将积极围绕“智慧农场”加强与省发改委的对接,积极做好2020年立项申报准备工作。三是当前利川产学研用项目已经进入实质洽谈运作阶段,该项目将成为学校校外最大的实习实训基地,大力推进实施利川项目,通过产教深度融合,拓展学生应用型教育外延,不仅为学生提供有力的实践保障,也将为学校远期发展打造新的动力舱。四是继续积极对接武汉仓埠田园综合体,就已经列入规划的“长江生态农业科技园”项目继续与新洲区、长江新城管委会进行沟通,积极争取建设用地,实现学生就近实习实训。五是继续关注大别山地区(特别是麻城地区)的交通、产业政策变化,积极稳妥谋划论证1-2个大别山实习实训基地。
  
  4、进一步加强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探索研究。一是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可以选取部分成熟的专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订单班的试验,如峻江公司就可以根据校内外基地建设情况,与建筑、园林、管理等专业开展订单班,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9个校办企业,对教师深度开展“政校行企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方面可充实各校办企业,另一方面教师技术技能水平也得到提高;三是进一步深度加强与校友企业的合作,多途径积极探索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
  
  5、进一步加强高水平创新平台搭建,加快我校科研成果转化。一是加强对现有专利、科研成果的转化,积极争取相关成果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市场化;二是围绕专业建设,结合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项目,联合校企合作企业、校办企业、校友企业谋划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三是依托学校长河基地、智慧农场、利川产学研用基地建设,搭建和申报一批创新平台,促进学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校务委员、校长助理朱祖襄

  2019年4月4日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强调: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瞄准市场需求和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迈向中高端;进一步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品牌专业;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想就如何推进我校特色专业建设谈一点体会和看法:
  
  一、搞好顶层设计,近一步完善专业建设规划
  
  将特色专业建设作为学校头等大事,一号工程;提出符合校情实际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建设战略和目标。
  
  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的发展,最大的事、天大的事是办好一批自己的应用型品牌专业。如何办好品牌专业?如何全力聚焦、倾力打造专业的差异化和特色?如何打造我校核心竞争力?这是我们治校理事、办人民满意大学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完善特色品牌专业的评价、衡量标准
  
  即学校现有的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标准应加以改进,这个指挥棒的导向不能有偏差,要能切实引导各二级学院“瞄准市场办专业、聚精会神抓特色”。以下三条尤为重要:
  
  (一)人培方案应具有鲜明特点。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市场定位清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贴近岗位需求;教材(教学)内容能体现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培养规格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符合产业发展所急需;培养目标(服务面向)、培养规格同其他高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
  
  (二)产业依托应具有切实保障和特色。有一家以上、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或领先的企业作为专业建设的依托和后盾;合作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协同创新、互为三基有实招、有实效、有特色。
  
  (三)培养目标达成度较高,学生的“进口出口”通畅。专业的生源有保障,招生规模、生源质量稳步提升;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满意度稳步提升;就业保障及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受欢迎,专业及毕业生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
  
  三、出台配套倾斜政策,精准助推特色专业建设
  
  建立和完善特色专业立项、建设、验收、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特色专业资金、资源投入保障机制;特色专业奖励、激励机制如二级学院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机制。
  
  (一)出台开放办学、开门办学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各二级学院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建立和完善能激励教师主动贴近市场、对接产业、结合企业所需开展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主动朝双师双能型发展的教师考评、晋升机制和政策环境。



校务委员、党委常委、教务处处长 董妍玲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进一步深化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加强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二、推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国标要求,结合办学实际和区域经济需求,对本专科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锻炼素质、培养品质融入教育教学改革,在一部分专科专业中实施1+N,试行毕业资格审核和职业技能证双证书要求。
  
  (二)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贵精不贵多,要将有效的时间集中在能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上,每个专业围绕培养目标拟定专业核心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课程拟定先修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相近专业整合相关基础课程建立专业集群课程,其他课程课作为选修课开设。
  
  (三)推进特色、重点专业建设。吃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组织已获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的专业及校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进行申报。
  
  三、推进教师教法改革
  
  (一)进一步加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普及。以正在开展的2019年度“精彩一课”大比武暨第十一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为抓手,引导学员要推广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式,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持续推进思政+、双创+、企业+。鼓励教学改革成绩突出的教师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验收通过后给予相应的奖励。
  
  (二)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抓好思政课课改创新,遴选教师开展课改研究,每门理论课推出一堂理论示范课、研讨示范课,以及课后实践落实效果优良的典型做法。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目标,在专业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选育一批专业思政课程。
  
  四、推动产教融合。
  
  根据电视电话会议精神,2019年中央预算66.5亿元支持238个实训基地,今后职业教育投资集中用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先和重点保障制造业、急需紧缺产业以及家政、养老、托育等领域人才需求。根据4月1日《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打造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进一步拓展与我校深度合作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生物农业和健康服务类企业合作,积极组织申报实习实训基地。




校务委员、党委常委、药学院院长 柯贤炳

  1、建议各学院在教学例会上传达、学习“两会”精神。
  
  2、各学院根据开设专业情况对现在行业相关职业技能证书进行研究,认真分析1+X的内涵。课程设置及书籍编撰注意加入“X”的内容。
  
  3、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2019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1亿元,建设一批实训基地(66.5亿元,238个,优先保障制造业、家政、养老等急缺行业)。我们学校应该密切关注相关政策,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相关建设。让学生培养符合国家行业急需。
  
  4、学校可鼓励各学院充分挖掘和用好企业职业平台、企业师资,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保障职业教育的有效性。
  
  5、不少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或进入工作岗位后中表现出眼高手低、不热爱劳动甚至不会劳动。职业教育应大力推崇“劳动教育”,为学生职业教育打基础。领导干部、教师带头与学生一起劳动,注重“以身立教”。
  
  6、药学院将充分利用“国医馆”平台开展技能培训、技能服务。



校务委员、建筑工程学院院长 刘怿凡

  1、职业教育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国家和地方未来预计会有一系列政策出台来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并非只有高职教育,陈宝生部长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我校既有应用型本科教育,又有高职教育,均为职业教育范畴,应像孙副总理所说“围绕政策提高办学、教学质量,树立教育品牌。”
  
  2、职业教育如何抓?两个关键词,“实训基地”和“1+X证书制度”。实训基地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条件,也是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检验标准,《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精神传达提纲》中直接提到“实训基地”就有五次之多。我校应将实训基地建设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一项重点,特别是标杆性、现代化的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论是采用校企共建或是引企入校还是产业联盟技术支持下学校独立建设的方式。
  
  “1+X证书制度”今年开始试点推行,在材料中也被四次直接点到,是我国今年职业教育改革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看出,国家对职业人才的评价越来越清晰,那就是职业人才必须掌握一个或多个职业技能,掌握“就业本领”。可以预见,未来继续教育学院将成为学校越来越重要的部门,建议提早对继续教育学院进行大胆改革,进一步搞活机制,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变化。
  
  3、作为湖北地方高校,必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我校该怎么做?蒋超良书记提到“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一芯两带”要求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精细化工、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产业,我校除新能源新材料外均有相关专业与之对应。“三区”我校未来主要服务两个区,鄂西绿色发展示范区、鄂东转型发展示范区,前者对应生科、园林及旅游相关专业,后者则涉及冶金、建筑等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对应机电、建筑相关专业。这些需要每个学院根据实际来制定本院的专业发展规划。具体到建筑学院,学校地处新洲,是建筑之乡,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任务艰巨,也是学院的发展机会。学院以此,重点发展目前建筑行业的革新技术——BIM技术的应用,预计今年相关横向课题可超过30万。另一方面,要努力开拓建筑电气化、智能化领域,这是建筑行业未来百年的发展趋势,即使不建设新专业,也有必要重点拓展相关领域,为土木工程的发展铺路。
  
  4、蒋书记提到深化“放管服”改革,其更多是针对教育主管部门,但应看到,我校目前在管理干部中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非常有必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改革重点在优化服务,建设高质高效师生满意的管理队伍。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能部门管理干部需要转变。改变每天坐在办公室收材料催材料的衙门作风,多调研多走访;转变业绩观,改变过去将检查做业绩,不断翻新检查方式方法的做法,以服务成效为业绩,以管理成效为业绩。另一方面是各学院管理干部需要转变。变管理师生为服务师生,改革基层管理机制,建立高效、现代化的学院管理体系,有效服务师生需求;基层工作要敢于创新,只要有利于教师、学生发展的事,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事就要敢做、善做、做出成效。
  
  以上是几点体会,还有很多思考不成熟的地方,仅供领导参考。



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宋能文

  1.“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全符合我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应如抓招生一样,主动与企业对接,与企业对接的能力是学校办学实力的体现,学校应做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顶层设计,系统地推进这一工作。
  
  2.农村中小学体音美教师严重不足,现有毕业生不愿去,更不愿去边远山区。鄂教工委[2019]4号文提出“为农村中小学加快补充体音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学校可否为农村中小学定向培养两年制的体育、音乐、美术大专学生,毕业后到农村中小学,以解决这一难题。
  
  3.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发言指出:制造业、家政、养老等为急缺行业为实训基地优先保障的行业。我校永春里学院能否企业化,集我校管、信、食、药、继教等学院优势,围绕“智慧居家养老”,把办专业和办企业结合起来,把这一社会急需,前景广阔,人人需要,又没多少人太愿意办的夕阳产业办成。
  

上一篇
下一篇
XML 地图